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er   Code  
会员   
 
  
 
 
     
   
分享到
工程项目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发布于 2011-07-01

 

1、绪论

建筑工程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其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内部结构复杂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常常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风险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依据;风险管理模式落后,风险管理过程不完整,风险管理以事后控制为主等,所以研究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其次它与损失密切相关,所以从本质上讲,工程风险就是指在工程项目中所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通常工程项目都具有一次性,周期长,固定性,投资大等特点,一旦出现风险造成的损失将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对工程风险加强管理,及早防范。

我国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认识和依靠经验积累,方法上简单操作,缺少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程序,抵御风险能力弱。

2.1 缺乏规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绝大多数承包商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投标项目投标前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对潜在的投标对象估计不足,有项目就去投标,中标率很低。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估计不足,因而风险到来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合理的调整。由于缺乏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持,经常凭经验临时决策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

2.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

2.3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我国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限于一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分布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没有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业务量。忽视施工技术的管理,更缺乏专业风险管理。

2.4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一旦遭遇风险,全企业上下一团糟,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组织机构的运行风险。

3、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系统而全面地识别出影响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并加以适当归类的过程,必要时,还需对风险事件的后果作出定性的估计。在风险的识别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由粗及细,由细及粗。由粗及细是指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工程风险进行分解,逐渐细化。而由细及粗是指从工程初始风险清单的众多风险中,根据同类建设工程的经验以及对拟建建设工程具体情况的分析和风险调查,确定那些对建设工程目标实现有较大影响的工程风险,作为主要风险。(2) 严格界定风险内涵并考虑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3) 先怀疑后排除。(4) 排除与确认并重。(5) 必要时,可做试验论证。如抗震试验、风洞试验等。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财务报表法、流程图法,初始清单法,经验数据法和风险调查法,风险识别的结果是建立建设工程风险清单。

3.1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

3.1.1 项目规划。包括项目目标、范围、费用计划、资源计划、采购计划、进度计划、业主方和承包商等各方对项目的期望值等。

3.1.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它明确了项目组织及成员风险管理的行动方案,规划和设计了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指导项目组织选择风险管理方法。

3.1.3 历史资料。包括以前做过的类似工程的工程系统的文件记录、计划或工作分解、进度计划、专家判断、假象分析等资料,分析这些资料有助于获取对本项目有借鉴作用的风险信息。

3.1.4 风险种类。一般的风险类型包括管理风险、组织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质量风险和法律法规变更等。掌握了各种风险类型的特征规律,是进行风险识别的基本前提。

3.1.5 制约因素与假设条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等计划和规划性文件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完成的,它们一些条件在实施期间可能不成立,这就会增加项目的风险。

3.2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过程

3.2.1 收集资料。在明确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目标,确定参与风险识别的人员后,还要收集对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有用的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项目环境方面的数据资料,项目的前提、假设和制约因素,类似工程的有关数据资料等。

3.2.2 工程项目风险形势估计。充分估计项目风险形势,判断和确定项目目标是否明确,其现实性和不确定性有多大,分析保证项目目标实现的战略方针和步骤,彻底弄清项目有多少可以动用的资源,揭露隐藏的假设、前提和未发觉的风险。

3.3 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因此,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认真识别,才能够分清主次,才有利于分析和防范。

3.3.1 经营风险

(1)建设单位带来的风险

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自始至终离不开与业主的紧密合作。有的业主实力较弱;有的业主虽有一定实力,但信誉较差;有的业主协调能力差,导致征地、拆迁、交通疏导、施工手续办理等,无法正常展开。

(2)项目带来的风险

投标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的竞争。由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投标时,容易对成本、利润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不管工程投资多少、规模大小、施工难易等因素,为了中标,竞相压低报价。

(3)合同带来的风险

有些业主利用企业急于揽到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往往附加一些不平等的条款,如工程质量的标准、工程款结算的方式和时间、工程量清单不准确等,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

3.3.2 管理风险转自

(1)项目经理任用风险

项目经理的管理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工程质量、安全、效率及成本。项目经理如果缺乏基本的经营管理素质,必然会带来项目施工亏损的风险,过于频繁更换项目经理,也是造成施工成本无法控制的弊病。

(2)项目施工管理风险

有时由于总包项目的规模较大、技术难度大、专业分工多,在管理上难免顾此失彼,—旦发生质量或安全事故,不仅给项目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轻则罚款、通报批评,重则停止市场活动、资质降级甚至吊销,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3.3.3 经济风险

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金融市场,包括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因素,都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设备,或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国家政策,如工资、税种、税率的调整等,都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3.3.4 技术风险

(1)地质地基条件

工程发包人提供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条件,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2)水文气象条件

如出现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的自然现象,和其他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对野外施工的公路、铁路工程,影响非常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3)设计和规范

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或出现设计变更,都会延误施工进度,造成工程项目的经济损失;由于设计单位对规范规定以外的特殊工艺,没有明确借用的标准、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又未能较好地进行协调,影响到以后的验收和结算。

(4)施工技术协调

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与自身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不能及时协调;发包人管理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不能及时答复;合同履行过程中,发包人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

4、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防范

4.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防范策略

4.1.1、风险回避策略

风险回避策略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它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例如,企业目前正面对一项技术不太成熟的投资项目,如果通过风险评价发现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项目管理组织又没有其它可用的措施控制风险,这时就应当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避免巨大的风险事故和财产损失。

4.1.2、转移风险策略

转移风险策略是将风险转移至其他人或其它组织,其目的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有能力承受或控制项目风险的个人或组织。具体实施时可表现为财务性风险转移(如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项目风险负间接责任)、非财务性风险转移(将项目有关的物业或项目转移到第三方,或者以合同的形式把风险转移到其他人或组织身上)。

4.1.3、缓解风险策略

风险策略是通过缓和或预知等手段来减轻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缓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以达到风险减少的目的。这是一种积极的风险处理手段。

(1)有形手段。即采用有形的工程技术手段,来消除物质性风险威胁。如在项目开始之前就采取一定措施,来防止风险因素的发生,或是采取措施来减少已存在的风险因素,将风险因素同人、财、物等要素尽可能地隔离开,以减少伤亡和损失。

(2)无形手段。如加强项目各级实施人员的安全和其他方面的法规、标准和风险认识等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全员参与风险管理,从主观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此外,还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程序,强制性地规范工程人员遵循基本建设程序,以从战略上减轻工程项目的风险。

4.1.4、接受风险策略项目经理圈子

接受风险策略是指项目组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承担风险后果的策略。当采取其它风险规避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在实施项目时,应在风险规划阶段做好准备工作,当风险事件发生时马上执行应急计划,减少风险损失。

4.1.5、风险自留策略

当项目风险发生时,如果找不到其他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就可将项目风险导致增加的费用视为项目的成本,采取积极行动自行承担工程事故后果。

4.1.6、风险监控策略

风险监控是根据项目风险管理规定的衡量标准,针对工程项目风险的基本问题,以某种方式驾驭风险,全面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保证项目可靠、高效地完成项目目标。它包括采用系统的项目监控方法、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制定应对风险的应急计划等内容。

4.1.7、储备风险策略

储备风险策略是指根据项目风险规律事先制定应急措施和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项目风险计划,一旦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就动用后备应急措施。项目风险应急措施主要有费用、进度和技术三种。预算应急费是一笔事先准备好的资金,用于补偿差错、疏漏及其它不确定性对项目费用估计精确性的影响。预算应急费在项目预算中要单独列出,不能分散到具体费用项目下,否则,项目管理组织就会失去对支出的控制。一般项目管理组织要设法制订一个较紧凑的进度计划,争取在各有关方要求完成的日期前完成。从网络计划的观点来看,进度后备措施就是在关键路线上设置一段时差或浮动时间。技术后备措施专门用于应付项目的技术风险,它是一段预先准备好了的时间或一笔资金。当预想的情况未出现,并需要采取补救行动时才动用这笔资金或这段时间。

4.2. 加强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措施

建设工程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

风险回避就是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在采用风险回避对策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回避一种风险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其次,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从风险中获益的可能性。再次,回避风险可能不实际或不可能。总之,虽然风险回避是一种必要的、有时甚至是最佳的风险对策,但应该承认这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对策。如果处处回避,事事回避,其结果只能是停止发展,直至停止生存。因此,应当勇敢地面对风险,这就需要适当运用风险回避以外的其他风险对策。

损失控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损失控制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方面工作。预防损失措施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或消除(通常只能做到减少) 损失发生的概率,而减少损失措施的作用在于降低损失的严重性或遏制损失的进一步发展,使损失最小化。一般来说,损失控制方案应当是预防损失措施和减少损失措施的有机结合。

风险自留就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是从企业内部财务的角度应对风险。风险自留与其他风险对策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改变建设工程风险的客观性质,即既不改变工程风险的发生概率,也不改变工程风险潜在损失的严重性。风险自留可分为非计划

性风险自留和计划性风险自留两种类型。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选择,是风险管理人员在经过正确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后作出的风险对策,是整个建设工程风险对策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风险转移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而且广泛运用的一项对策,分为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种形式。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建设工程的风险应由有关各方分担,而风险分担的原则是:任何一种风险都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例如项目决策风险应由业主承担,设计风险应由设计方承担,而工程技术风险应由承包商承担。非保险转移又称为合同转移,因为这种风险转移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工程风险转移给非保险人的对方当事人。保险转移通常直接称为保险,对于建设工程来说,则为工程保险。

4.2.1、加强风险管理教育,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都必须有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把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参与项目的各类人员中;树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意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因素,而风险就是在项目实施中形成的;要树立风险管理的法律意识,依法履约,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违约的问题。

4.2.2、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由于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在我国建立时间不长,许多制度还在探索阶段,特别是有些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缺少工程保险的实施细则。当前,最关键的是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建立参照国际惯例并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

4.2.3、规范业主行为,使业务管理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当前,在建筑市场仍不规范、法律法规又不健全的情况下,规范业主行为,行使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仍是一种基本有效的方法。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执法监督,加大规范市场的力度,通过改革和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推动业主支付担保制度,规范业主行为。项目实施后,承包商一般能较好地履行合同。

4.2.4、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要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必须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并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风险规律;承包商要对参与的项目列出潜伏的风险清单,进行分类并衡量对比,确定风险的相对重要性;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预测、评估,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4.2.5、 优化合同管理通过设置保护性合同条款适当地将风险转移给合同相对方。因为设置上述条款需要增加合同的履行成本。因此,需要进行合理性比较,适当地在技术标准、工程质量、工程款支付等方面设置合同对方必须达到的条件。但是如果保护性条款过多或条件过于苛刻,合同对方可能会提高报价,或者以低价中标,再设法增加费用。比如可设置工程款支付条款,设定业主支付工程款的前提条件,如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工程费用必须控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等。设置索赔条款等,将风险适当地转移给合同相对方,保护业主的利益。为防止材料价格巨幅波动影响工程顺利进行,可在招标时列入包干风险费,在施工期内,遇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而导致整个工程的差价超出包干风险费用的50%时,则在扣除风险费用后,按以下方法执行:当材料价格上涨或下降幅度在5% 以内(含5% )时,其差价由承包人承担或受益,当上涨或下降幅度超出5%时,其超出5%部分的差价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

4.2.6、加强风险管理的自留与转移风险管理自留,就是把风险部分或全部留给自己。自留风险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当某些风险无法转移给他人时,承包商只好自留。当承包商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认为该风险的发生几率小,即使发生了损失,金额也不大,风险自留的成本比采用其他风险处理方式低,因此采用自留方式。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应同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管理的转移,。即有意识地将风险转给他人承担。当风险属于自己无力承受或者经过比较认定不值得自己去承受的情况下,多采用风险转移方式。如对那些发生机率大、损失金额也大,或者发生几率小、损失金额很大的风险则采用风险转移方式。工程保险是风险转移的主要形式。与其他的风险处理手段相比,工程保险更优越,在目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2.7、 加强风险安全管理安全风险是建筑施工企业最为关心的一种风险,它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在此项目上的收益以及它的生存和发展(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不仅会发生处理伤亡事故的各种费用,严重的话还会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吊销资质证书)。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的管理上必须重视安全生产。为了减少安全风险,应该从引发安全风险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去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取得安全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施工许可证》后才可开工。总承包单位和每个分包单位都应持有《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证许可证》。(2)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才能上岗。所有新员工必须经过安全教育,特种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并严格按规定定期进行复查。(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和完善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4)加强安全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必须把好安全生产“六关”,即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施工现场安全设施齐全,并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施工机械必须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5)参加工程保险。依法转移工程风险,是工程风险管理的重大举措,是降低风险损失的有效手段。转移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风险。

4.2.8、 应用新技术和材料,加强现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与业主和设计单位协商,并经他们同意,采用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和新的材料,达到既节约工程造价,又能满足(甚至更好地满足)建设设计的要求和用户使用功能的要求。在施工中,采用大模板施工工艺取代钢模板施工,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大模板面积大,周转快,机械化程度高,并且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提高了混凝土质量,减少了二次粉刷。现场管理主要指现场的材料、机械、劳动力等方面的管理。严格按照IS09001 关于施工现场管理程序文件的要求,把好原材料的进出场、堆放、配料、下料等环节,对砂浆等严格按照规定计量下料,并且尽量减少中间倒运环节,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对机械使用做到事先计划、统筹安排、及时保养,尽量将机械的使用率和磨损率降低到最大限度。

5、结语

现代的建设项目大多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新颖、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可以说在项目过程中危机四伏,所以项目管理人员有必要充分认识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合理地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针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便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加强风险管理,无论是合同管理、风险处理措施以及现场管理,都必须严格按相关规程,将建筑工程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加强风险管理手段,这样才能使工程风险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分享到
 
 
     


如何有效地进行项目沟通
如何进行项目计划及质量管理
IT项目风险管理案例和应对之道
组建高效快速研发团队的必要
一个甲方项目经理的自白
TFS使用指南


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研发项目管理
高级项目管理实战
敏捷项目管理实践
项目风险管理

相关咨询服务
建立项目管理规范


中国银行 IT外包项目管理
北京软件项目管理
某电子软件中心 项目外包管理
某电信服务商 项目外包管理
富士 软件外包项目管理与进度
Schneider 项目管理+软件质量
中国电信 软件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