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er   Code  
会员   
 
  
 
 
     
   
分享到
Persona方法实践感悟[支付宝用户研究]
 

发布于2012-4-19

 

2010年做了两次人物角色,1次给支付宝整个网站做(以下简称“全站式”),1次给某个产品做。现对这两次实践进行一些小结。

先来看一下两次人物角色方法实践的比较:

接下来分别回顾下两次实践的具体情况。

全站式人物角色,其实是一次普及用户意识的项目。结果比较宏观,描述也是浅尝辄止。主要通过角色形象、目标和简要描述,使公司同事树立用户意识。为此,除了常规的报告宣讲外,我们还采用楼层海报、年会易拉宝等形式,强势宣传。正因为有了这个开创式的1,才有了之后的2。

产品式人物角色的项目背景是业务方的推广效果未如预期给力,团队新人多,对目标用户定位不清,于是采用人物角色来帮助澄清用户是谁,他们对产品的认知是什么样的。为了能更好落地,帮助运营同学捕捉潜在用户,我从系统后台提取相关数据聚类。期望达到的理想结果是:满足××××条件的用户,有使用××××产品的需求和动机,可重点推广。但实际情况却那么理想:新用户基本能匹配上,但老用户则不能。

分析产生这一状况的可能原因,个人觉得大致有两方面:一是后台数据指标选择不够全面,未找到区分老用户的核心指标。也就是说,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老用户有可能也能划分出三六九等,譬如活跃用户、深度活跃用户。二是后台数据只是账户的部分相关特征,光靠这些还不足以代表用户的完整行为特点。举个例子来说,用户网购金额大概是100块,但是线下消费能力远远不止这个金额。

实践中发现,人物角色如何应用始终是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由于是由用户研究员来牵头制作人物角色,后续根据角色的需求和动机进行头脑风暴这一环节比较容易被忽略,这就会导致数据解读与实际设计中仍然存在gap; 同时,仅从用户端输入信息,也容易跟商业目标脱节。因此,比较理想的状况是由产品线PD牵头来做,用户研究员辅助执行,最终PD主导设计师、用研等多角色参与的头脑风暴。

此外,也曾听闻某些公司会在新产品创意阶段,拍脑袋确定人物角色,并据此进行设计。这种快速建角色的方法可能在实际过程中应用更方便,但存在的风险在于角色是否足够真实可信。

总的来说,Persona只是一种方法,是否采用这种方法的决定因素是项目目标和团队对业务的理解程度。如果只是用来了解用户,启发idea,那么定性人物角色就行。这种形式相对成本较小,只要业务方都能接受用户的真实性即可。如果是需要后续圈人精准营销的,那就得配合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定量验证。

据此,将想法整理成如下表格,欢迎探讨~

相关文章

用户故事与用例
交互设计师之精益画布篇
数据分析之用户画像方法与实践
如何快速建立用户模型?
 
相关文档

用户界面设计
给企业做大数据精准用户画像
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
大数据下的用户画像
相关课程

用户体验&界面设计
用户体验、易用性测试与评估
用户研究与用户建模
用户体验的软件UI设计最佳实践

 
分享到
 
 
     


从手机登录页面设计想到的
如何把无意识引入交互设计中
交互设计的真相
当视觉设计师遇上产品经理
手机交互设计原则
用户体验之网页板块设计
更多...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可用性评估
Desktop及Web-based视觉设计
认知原理与设计应用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


北京 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
北京 用户体验& 界面设计
上海 华为 用户体验& 界面设计
深圳 用户体验& 界面设计
爱立信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北京 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
福州 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