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er   Code  
会员   
 
  
 
 
 
深入Android 【四】 —— 组件调用
 

2010-04-14 作者:duguguiyu 来源:duguguiyu的blog

 

Intent解析

基于组件的架构体系,除了有定义良好的组件,如何把这些组件组装在一起,也是一门艺术。在Android中,Intent(貌似通常译作:意图...),就是连接各组件的桥梁。

前段时间看同事们做Symbian平台的网易掌上邮(真的是做的用心,NB的一米,热情欢迎所有163邮箱的S60v3用户,猛点击之...),有个功能是为邮件添加附件,比如你想要通过邮件发送一副图片泡mm,可能需要有个很直观的方式从本地选一副珍藏美图,抑或是拿相机来个完美自拍。在Symbian中,这样的功能,都需要你用底层的API,自己一点点写。为了让选图片体验更好,可能需要做一个类似于图片浏览器之类的东西,为了把拍照做的更为顺畅,甚至需要实现从聚焦到调节亮度之类一整套的相机功能。

而其实呢,用户的手机中可能本身就装了其他的专业图片浏览器、相机等应用,这些应用已经非常出色好用,而用户也已然能很纯属使用它们,如果能进行调用,对邮箱的开发者和用户而言,都会是个更好的选择。但在Symbian这样残败的系统里,应用和应用之间的结合能力奇弱无比,想复用,基本比登天还难,作为开发者,只能忍住一次又一次的恶心,为了用户,做这些重复造轮子吃力不讨好的附加工作。

还好还好,在Android中,一切变得美好多了,它将开发者从接口和对象的细节中解救出来,让我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功能的开发中去。在Android中,如果你需要选个图拍个片,只需要构造一个描述你此项意愿的Intent,发送出去,系统会帮你选择一个能够处理该项业务的组件来满足你的需求,而不再需要纠结在具体的接口和实现上,Perfect World,便应如此。

Intent构成

Intent被译作意图,其实还是很能传神的,Intent期望做到的,就是把实现者和调用者完全解耦,调用者专心将以意图描述清晰,发送出去,就可以梦想成真,达到目的。

当然,这么说太虚了,庖丁解牛,什么东西切开来看看,也许就清晰了。Intent(reference/android/content/Intent.html),在Android中表现成一个类,发起一个意图,你需要构造这样一个对象,并为下列几项中的一些进行赋值:

  1. Action。当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个意愿或愿望的时候,总是有一个动词在其中。比如:我想做三个俯卧撑;我要看一部x片;我要写一部血泪史,之类云云。在Intent中,Action就是描述看、做、写等动作的,当你指明了一个Action,执行者就会依照这个动作的指示,接受相关输入,表现对应行为,产生符合的输出。在Intent类中,定义了一批量的动作,比如ACTION_VIEW,ACTION_PICK,之类的,基本涵盖了常用动作,整一个降龙十八掌全集。当然,你也可以与时俱进,创造新的动作,比如lou这样的。与系统预定义的相比,这些自定义动作的流通范围很是有限,除非做了非常NB的应用,大家都需要follow你,否则通常都是应用内部流通。
  2. Data。当然,光有动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确切的对象信息。比如,同样是泡这个动作,但泡咖啡,和泡妞,就差之千里了。Data的描述,在Android中,表现成为一个URI。用在内部通信中,可能描述是Content Provider用的形如content://xxxx这样的东东,抑或是外部的一个形如tel://xxxx这样的链接。总而言之,是能够清楚准确的描述一个数据地址的uri。
  3. Type。说了Data,就必须要提Type,很多时候,会有人误解,觉着Data和Type的差别,就犹如泡妞和泡马子之间的差别一样,微乎其微。但其实不然,Type信息,是用MIME来表示的,比如text/plain,这样的东西。说到这里,两者差别就很清晰了,Data就是门牌号,指明了具体的位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type,则是强调物以类聚,解决一批量的问题。实际的例子是这样的,比如,从某个应用拨打一个电话,会发起的是action为ACTION_DIAL且data为tel:xxx这样的Intent,对应的人类语言就是拨打xxx的电话,很具象。而如果使用type,就宽泛了许多,比如浏览器收到一个未知的MIME类型的数据(比如一个视频...),就会放出这样的Intent,求系统的其他应用来帮助,表达成自然语言应该就是:查看pdf类文档,这样的。
  4. Category。通过Action,配合Data或Type,很多时候可以准确的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图了,但也会有些时候,还需要加一些约束在里面才能够更精准。比如,如果你虽然很喜欢做俯卧撑,但一次做三个还只是在特殊的时候才会发生,那么你可能表达说:每次吃撑了的时候,我都想做三个俯卧撑。吃撑了,这就对应着Intent的Category的范畴,它给所发生的意图附加一个约束。在Android中,一个实例是,所有应用主Activity(就是单独启动时候,第一个运行的那个Activity...),都需要能够接受一个Category为CATEGORY_LAUNCHER,Action为ACTION_Main的意图。
  5. Component。在此之前,我们企图用Action,Data/Type,Category去描述一个意图,这是Android推荐,并期望大家在大多数时候使用的,这样模式在Android中称做Implicit Intents,通过这种模式,提供一种灵活可扩展的模式,给用户和第三方应用一个选择权。比如,还是一个邮箱软件,他大部分功能都好,就是选择图片的功能做的很土,怎么办?如果它采用的是Implicit Intents,那么它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了,手机中没有其他图片选择程序的话,可以继续使用邮箱默认的,如果有,你可以任意选择来替代原有模块完整这功能,一切都自然而然。但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成本,需要付出的是一些性能上的开销,因为毕竟有一个检索过程。于是,Android提供了另一种模式,叫做Explicit Intents,就需要Component的帮助了。Component就是类名,完整的,形如com.xxxxx.xxxx,一旦指明了,一切都清晰了,找的到这个类(当然会是一个特定的子类...),成功,反之,失败。这个好处,自然是速度,适合在你明确知道这就是一个内部模块的时候,使用它。
  6. Extras。通过上面的这些项,识别问题,基本完美解决了,剩下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传参。Extras是用来做这个事情的,它是一个Bundle类的对象,有一组可序列化的key/value对组成。每一个Action,都会有与之对应的key和value类型约定,发起Intent的时候,需要按照要求把Data不能表示的额外参数放入Extras中(当然,如果不需要额外附加参数,就算了...),否则执行者拿到的时候会抓狂的。
  7. Flags。能识别,有输入,整个Intent基本就完整了,但还有一些附件的指令,需要放在Flags中带过去。顾名思义,Flags是一个整形数,有一些列的标志位构成,这些标志,是用来指明运行模式的。比如,你期望这个意图的执行者,和你运行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任务中(或说进程也无妨吧...),就需要设置FLAG_ACTIVITY_NEW_TASK的标志位。

有了上述这些,一个Intent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决定了它比传统的模式,都来得强大。

Intent匹配

上次在moto dev上,听人做Android的讲座,下面有很多听客都对Intent这个概念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拿出自己熟悉领域的各类概念进行类比,比如事件、消息之类。当时我在想,Intent作为组件间的通信协定,与一般的简单的通信方式不同,首先,从前面部分可以看到,它的描述是针对需求而不是实现者来进行的。其次,它的解析是依托第三方而不是两方直接进行。

这个概念和设计模式中的中介模式(Mediator Pattern)是一脉的,即所有的外围组件,都只和系统的核心模块发生联系,通过它进行中转,组件之间不直接勾搭。

如上图所示,要想跑通整个流程,另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Intent Filters,它是用来描述一个Activity或Serveice等组件,期望能够响应怎么样的Intent。如果一个组件,只希望别的组件通过Explicit Intents(就是指明Component...)的方式来找到它,那么就不需要添加Intent Filters,反之,一定需要一个或若干个Intent Filters。Intent Filter的各个项,犹如Intent照镜子过来的效果,包括Action,Catagory,Data,Type等。

Intent Filters可以写到配置文件中,和那些组件的配置一起(不记得什么是配置文件了,可以看这里...),若干的实例可以在Intent介绍页面上找到(reference/android/content/Intent.html)。同样,Intent Filters可以在代码中,动态插拔,这个是和动态插拔的Broadcast Receiver是配套使用的。

系统核心的模块,会负责收集这些Intent Filters,和它们对应的组件信息。当请求者需要一个组件帮忙,并构造了描述它需求的Intent发送到系统核心,系统核心会将其与已知的各个Intent Filters进行匹配,挑选一个符合需求的组件返回。如果有多个符合的,会尝试看看有没有默认执行的,如果没有默认的,就会构造UI,让用户帮助抉择,如是,整个流程就跑通了。

Intent实现

上图,是请求一个Activity组件的简单实现流程图,算是用的最多的Intent解析实例。流程从调用Context.startActivity(Intent)开始,调用者传入构造好的Intent对象,然后流程会让实际的执行者,是Instrumentation对象来完成。它是整个应用激活的Activity管理者,集中负责该应用内所有Activity的起承转合生离死别。它有一个隐藏的方法execStartActivity方法,就是负责根据Intent启动Activity的。去掉一些细节,它做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此调用,通过RPC的方式,传递到ActivityManagerService。

前面一直再说,系统核心层,其实这里所谓的系统核心层,就是负责Android一些关键事务的一组服务。它们同样运行在虚拟机上,和普通的Service实现机理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们不抛头露脸只是默默的在下层服务,故谓之核心嘛。AcitivityManagerService,是负责Activity调度的服务,也许日后提及调度细节的时候还会有涉及。

在这里,AcitivityManagerService会分两个步骤完成相关操作,首先把Intent递交给另一个服务PackageManagerService,此服务掌握整个软件包及其各组件的信息,它会将传递过来的Intent,与已知的所有Intent Filters进行匹配(如果带有Component信息,就不用比了...),找到了,就把相关Component的信息通知回AcitivityManagerService,在这里,会完成启动Activity这个很多细节的事情。

由此可知,启动Activity,要经过多个服务的处理,并不是非常轻量的过程,在Android随机文档介绍性能的一节中,对此有一个评估。但这样的操作不是会放在循环里反复折磨的那种,因此整体效果与其付出的性能代价相比,觉得是物超所值的。


相关文章

深度解析:清理烂代码
如何编写出拥抱变化的代码
重构-使代码更简洁优美
团队项目开发"编码规范"系列文章
相关文档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
软件重构v2
代码整洁之道
高质量编程规范
相关课程

基于HTML5客户端、Web端的应用开发
HTML 5+CSS 开发
嵌入式C高质量编程
C++高级编程
 
分享到
 
 
     


android人机界面指南
Android手机开发(一)
Android手机开发(二)
Android手机开发(三)
Android手机开发(四)
iPhone消息推送机制实现探讨
手机软件测试用例设计实践
手机客户端UI测试分析
手机软件自动化测试研究报告
更多...   


Android高级移动应用程序
Android应用开发
Android系统开发
手机软件测试
嵌入式软件测试
Android软、硬、云整合


领先IT公司 android开发平台最佳实践
北京 Android开发技术进阶
某新能源领域企业 Android开发技术
某航天公司 Android、IOS应用软件开发
阿尔卡特 Linux内核驱动
艾默生 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
西门子 嵌入式架构设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