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捐助,支持我们的公益事业。

1元 10元 50元





认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文章 咨询 工具 课程  
会员   
   
基于模型的数据治理与中台
11月11-12日 北京+线上
软件架构设计方法、案例与实践
11月13-14日 北京+线上
UML与面向对象分析设计
11月25-26日 北京+线上
     
   
 订阅
ISO 26262 ASIL分解:原理、实践与误区剖析
 
作者:YiXingCourse
  47   次浏览      5 次
 2025-10-14
 
编辑推荐:
本文以一个实战案例为主线,系统梳理分解原理、步骤、证据链与常见误区,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于汽车电子工程圈,由火龙果软件Alice编辑、推荐。

本文篇幅较长,因而在此先列出目录:

  1. ASIL 的本质与继承规则
  2. 为什么需要“降低 ASIL”——技术动机与经济动机
  3. ASIL 分解的合规框架
  4. 工业场景:从“电机误激活”看分解全过程
    4.1 功能定义与安全目标
    4.2 初始 ASIL 分配
    4.3 技术可行性分析——为何驱动器可降至 QM
    4.4 利用 H&R 分析结果引入安全机制
    4.5 安全机制本身是否改变 ASIL?
  5. 软件级分解的可行性与陷阱
  6. 硬件级分解:独立安全单元的设计要点
  7. 分解“组合”盘点:对称、非对称与遗留约束
  8. ASIL 分解十大误区深度澄清
  9. 结论与最佳实践建议

随着汽车 E/E 架构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功能安全标准 ISO 26262 已成为行业“硬法律”。标准用 Automotive Safety Integrity Level(ASIL)量化风险,从 A 到 D 逐级收紧,迫使开发者在需求、设计、验证、生产、运维全过程投入几何级增长的资源。

“能否在不影响安全目标的前提下,让部分软硬件以更低 ASIL 开发?”——这是每个项目经理在成本评审会上都会提出的问题。

图片

ASIL 分解(ASIL Decomposition)正是标准给出的合法路径,但多年来业界对其理解参差不齐,甚至滋生“分解万能”“QM 即可量产”等危险认知。

本文以一个实战案例为主线,系统梳理分解原理、步骤、证据链与常见误区,供功能安全从业者参考。

1. ASIL 的本质与继承规则

ISO 26262将风险度量拆解为三个维度: 严重度(S)、暴露概率(E)、可控性(C) ,三值查表即可得 ASIL A~D 或 QM(无安全需求)。ASIL有几个关键理念:

  • ASIL 绑定的是“功能”而非物理零件。
  • 功能的 ASIL 会向下遗传给实现它的所有软硬件元素。
  • 若同一硬件(如一颗 MCU)承载多个功能,则取最高 ASIL。
图片

举例:一颗ASIL C的电机调速功能与QM的车窗升降功能共用同一MCU,则MCU整体须满足ASIL C。

2. 为什么需要“降低 ASIL”——技术动机与经济动机

更高ASIL意味着:更严格的流程证据(追溯、评审、审计);更复杂的安全机制(冗余、ECC、CRC、 双核锁步 );更昂贵的工具鉴定、更高覆盖率测试、更长的验证周期。

据有关公司内部统计,ASIL D软件单元测试与验证工作量约为QM的 5–7 倍;硬件层面,ASIL D的FIT指标比ASIL B严苛一个数量级。

图片

若通过合法手段将部分组件降至ASIL B甚至QM,可直接转化为:

  • 人力成本下降 30 %–50 %
  • 晶圆面积/PCB 面积缩小 10 %–20 %
  • 项目周期缩短 3–6 个月

3. ASIL 分解的合规框架

ISO 26262-9:2018第6章给出分解的充要条件:

1)分解前必须已定义清晰的安全目标(Safety Goal)及 safe state。

2)分解后的子元素需满足:
    a. 共同覆盖同一安全目标;
    b. 采取同一 safe state;
    c. 相互独立(Independence),即单点故障不会同时击垮两条路径;
    d. 不存在“干扰”(Freedom from Interference),尤其是共享资源(内存、时钟、电源)带来的级联失效。

图片

3)分解仅降低系统性故障要求,不降低随机硬件失效指标。换言之,原 ASIL D 的 FIT 预算 100 FIT 在分解后仍适用于整体系统,硬件指标不可因“降到 ASIL B”而放松。

标准还给出了“合法组合表”:

  • ASIL D → ASIL B(D) + ASIL B(D)
  • ASIL D → ASIL C(D) + ASIL A(D)
  • ASIL C → ASIL B(C) + ASIL B(C)

括号内字母代表“继承自原等级”的标记方式,提醒审计人员:随机指标并未下调。

图片

4. 工业场景:从“电机误激活”看分解全过程

4.1 功能定义与安全目标

功能 F:依据n个传感器(S1…Sn)综合判断后,输出PWM命令到无刷直流电机M。

图片

H&R分析 确认:若M在行驶中意外转动,将诱发车辆非预期加速,严重度S3、暴露E4、可控性C3,查表得ASIL D。

安全状态Safe State:立即切断M,即“M  deactivated”。
安全目标SG1:“避免M因传感器错误组合而被误激活”。

4.2 初始 ASIL 分配

传统做法:所有可能独立触发SG1违例的元素均继承ASIL D。于是得到:

  • 传感器 S1…Sn → ASIL D
  • 微处理器 μP(运行应用算法) → ASIL D
  • 软件应用层 → ASIL D
  • 驱动器、M 本体 → ASIL D
图片

4.3 技术可行性分析——为何驱动器可降至QM

工程团队引入“技术深潜”论证:

  • 无刷直流3相电机依赖精确换向时序,任何门级信号错位只会导致失步、抖动或停转,而不会“自发旋转”。
  • 驱动器IC若发生单一stuck-at故障,无法产生满足反电动势的旋转磁场,故不可能独自违反SG1。
图片

该结论被记录于“安全分析报告”,经第三方评估后,依据 ISO 26262-9:2018 5.3.2,允许将驱动器、M本体及PWM命令通道降为QM。

图片

4.4 利用 H&R 分析结果引入安全机制

进一步细读H&R报告发现: “仅当车速>15km/h时,M的意外转动才会导致不可控加速;车速≤15km/h时,驾驶员可通过制动轻松克服。”

于是团队引入安全机制: “当车速 > 15 km/h 时,强制关闭 M 电源”。
实现方式:

  • 新增独立车速传感器 ∨;
  • 新增轻量级安全单元( Safety Element ),当 ∨> 阈值时拉低驱动器使能脚 drv_en。
图片
图片

此时系统逻辑变为: M被激活 = 应用算法同意 AND 车速≤15km/h, 即“双路 AND”架构,显著降低误激活概率。

4.5 安全机制本身是否改变ASIL?

ISO 26262-9明确:仅添加安全机制并不自动下调原功能ASIL。

本例中,μP、应用算法、S1…Sn 仍保持ASIL D;新增的车速传感器与安全单元亦须按 ASIL D开发,因为一旦它们失效,整体安全机制将丧失。

图片

5. 软件级分解的可行性与陷阱

团队曾试图“不做硬件冗余,仅在软件层面做分解”:

  • 将应用层拆分为“非安全”与“安全相关”两个进程;
  • 拟把操作系统、RTE、MCAL 等统统标为 QM,仅保留 5 % 的监控代码为 ASIL D。

但独立评估后发现:

  • 共享同一颗CPU 核、同一套存储器、同一套缓存与中断控制器;
  • 若QM部分的数组越界可能踩坏安全相关进程的栈,导致无法进入safe state;
  • 需引入“免干扰分析”——内存保护单元MPU、时隙看门狗、数据一致性CRC、双区 Flash擦写保护等;
  • 最终成本高于“外挂一颗简单安全芯片”。
图片

结论:软件级分解并非“省钱捷径”,反而对架构、编码、测试、工具鉴定提出更严苛的系统性要求。

6. 硬件级分解:独立安全单元的设计要点

团队最终采用“硬件级非对称分解”:

  • 主 MCU:继续跑复杂算法,ASIL降至C;
  • 独立Safety Element:仅实现“车速判别 + 拉低 drv_en”,ASIL A(D)。
图片

Safety Element 实现细节:

  • 并非第二颗MCU,而是一次性编程的小规模 FPGA/CPLD ,仅2k逻辑门;
  • 独立晶振、独立LDO,与主MCU不共享电源;
  • 无嵌入式软件,因此ISO 26262 Part 6(软件)整章可省略,仅需 Part 5(硬件)与 Part 7(生产)证据;
  • 成本仅为主MCU的1/10,失效率FIT<10,满足ASIL D的硬件指标分配。

independence 证据:

  • 物理隔离:Safety Element 与主 MCU 间距 > 3 mm,满足 PCB 爬电距离 ;
  • 时钟隔离:两颗片子的时钟源彼此独立,不存在共因失效;
  • 共因失效率 β 经计算 < 1 %,满足 ASIL D 对分解路径的 β 要求。

7. 分解“组合”盘点:对称、非对称与遗留约束

对同一ASIL D目标,理论上存在三种合法组合:

  1. ASIL B(D) + ASIL B(D) ——对称双核冗余
    • 优点:软件可同质,需求、架构、测试用例可复用;
    • 缺点:硬件成本翻倍,且需“软件多样性”证明,否则无法抵御共因系统故障,实际费用最高。
图片


2. ASIL C(D) + ASIL A(D) ——非对称,主从架构

图片
    • 本文案例即采用该模式;
    • 适合“复杂主控 + 简单安全钳”场景;
    • 遗留项目常因“旧有安全芯片性能不足”而被迫采用,不可简单互换角色。
图片

3. ASIL D(D) + QM(D) ——极端非对称

    • 只有 QM 路径在任何单一故障下均无法违反安全目标时才合法;
    • 本文驱动器降至 QM 即属此列,但其前提是对电机物理特性的深度论证。

8. ASIL 分解十大误区深度澄清

  1. 误区 10:ASIL 只与硬件相关
    事实:ASIL 覆盖需求、架构、软件、硬件、生产、运维、支持流程。
  2. 误区 9:一颗芯片可“设计为 ASIL X”后通吃所有项目
    事实:芯片在满足特定系统上下文安全需求时,最多只能声称“适用于 ASIL X”,不可脱离系统单独出售“ASIL X”属性。
  3. 误区 8:分解=硬件冗余
    事实:分解引入的是“功能性异构冗余”,与 61508 传统“同构双通道”有本质区别。
  4. 误区 7:分解后可降低硬件 FIT/DFA 指标
    事实:随机硬件失效目标维持原 ASIL 等级不变,分解仅降低系统性活动强度。
  5. 误区 6:分解主要对付随机失效
    事实:ISO 26262 的分解更关注系统性故障(需求错误、架构缺陷、代码 bug)。
  6. 误区 5:26262 强制要求分解
    事实:分解是可选手段,标准仅提供“如果分解,则应满足…”的合规框架。
  7. 误区 4:软件分解比硬件分解便宜
    事实:软件分解需大量 MPU、WDT、FFI 分析、工具鉴定,往往更贵。
  8. 误区 3:只有分解能降 ASIL
    事实:通过技术与 H&R 深度分析,有时可直接将元素降为 QM,如本文驱动器案例。
  9. 误区 2:任何系统都能分解
    事实:若功能高度耦合、共享资源过多、legacy 组件不可触碰,可能无法证明 independence。
  10. 误区 1:分解总是值得
    事实:需做成本收益权衡。若 independence 证据代价过高,分解可能“省不了钱还添风险”。

9. 结论与最佳实践建议

ASIL分解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开发成本;用得不好,则可能在审计节点被“一票否决”,甚至埋下随机失效隐患。基于本文案例与标准条文,建议:

  • 在项目初期就将“能否分解”纳入系统架构权衡,与 H&R 分析同步进行,而非等到软硬件冻结后再“补证据”。
  • 建立“技术深潜”流程,对传感器、执行器、软件平台逐项给出“能否独立违反安全目标”的量化论证,形成可审计的“ASIL 降低报告”。
  • 若选择软件级分解,应提前规划 MPU、时隙看门狗、FFI 测试用例,并把工具鉴定费用纳入预算。
  • 若选择硬件级分解,应优先评估“小体量、一次性编程、独立供电”的 FPGA/CPLD 方案,避免“为了分解而引入第二颗大 MCU”导致成本倒挂。
  • 最终交付物务必包含 independence 分析、共因失效估算、FTA/DFA 定量结果,以及“分解后随机指标不变”的声明,否则审核机构将拒绝认可。

功能安全没有银弹,ASIL 分解也不是“省钱捷径”。唯有在透彻理解系统、技术、标准与商业边界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既合法又经济的架构决策。愿本文能为广大工程师、项目经理与审计师提供一份可落地的参考,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兼顾安全与成本,行稳致远。

 

 

   
47   次浏览       5 次
相关文章

中央计算的软件定义汽车架构设计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软件开发过程
一文读懂汽车芯片-有线通信芯片
OTA在汽车上有哪些难点痛点?
相关文档

汽车设计-汽车的整体结构及动力系统
自动驾驶汽车软件计算框架
SysML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实践
电子电气架构-大陆汽车系统架构平台
相关课程

AutoSAR原理与实践
功能安全管理体系(基于ISO26262)
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基于SOA的汽车电子架构设计与开发

最新活动计划
基于模型的数据治理与中台 11-11[北京]
软件架构设计方法、案例实践 11-13[北京]
OCSMP 认证培训课程 11-18[北京]
UML与面向对象分析设计 11-25[北京]
SysML和EA系统设计与建模 11-19[北京]
车载系统功能开发方法与实践 10-25[北京]
 
 
最新文章
ASPICE中配置管理是个什么东西?
了解软件安全分析与组件鉴定
掌握Autosar ComStack的精髓!
基于整车功能的正向诊断需求开发
搞定Autosar SWC开发秘籍,码住!
汽车OTA更新的系统性威胁评估
最新课程
基于SOA的汽车电子架构设计与开发
Auto SAR原理与实践
AUTOSAR架构与实践(从CP到 AP )
AUTOSAR架构建模方法与工具(EA)
ASPICE4.0核心开发过程指南
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更多...   
成功案例
某知名车企 AUTOSAR应用设计与开发
吉利汽车 MBSE工程体系汽车建模及评估
某整车企业 《功能需求分析与设计》
富奥汽车零部件 建模工具EA
零跑汽车 建模工具EA及服务
北汽福田 建模工具EA
小鹏汽车 建模工具EA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