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捐助,支持我们的公益事业。

1元 10元 50元





认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 Center 汽车系统工程   模型库  
会员   
   
基于模型的数据治理与中台
11月11-12日 北京+线上
软件架构设计方法、案例与实践
11月13-14日 北京+线上
UML与面向对象分析设计
11月25-26日 北京+线上
     
   
 订阅
Agent架构设计:12大原则详解,从0到1构建可落地的Agent系统
 
作者:Soyoger
  16   次浏览      3
 2025-10-17
 
编辑推荐:
本文主要介绍了AI智能体架构设计的12条核心原则,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本文来自于AI技术研习社,由火龙果软件Alice编辑,推荐。

在AI智能体(Agent)的大潮下,构建一个真正“可用、可扩展、可维护”的AI Agent系统不再是技术大厂的专属游戏。

从基础概念到架构拆解,从控制流到错误恢复,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AI智能体架构设计的12条核心原则,帮助你掌握如何设计生产级智能体。

AI Agent的核心,不只是对话,而是“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闭环。

图片

一个合格的AI Agent需具备以下能力:

  • 理解任务目标 :通过Prompt指导模型思考
  • 规划执行路径 :通过控制流、上下文累积实现任务拆解
  • 调用外部资源 :通过结构化指令调用工具/接口/API
  • 反馈结果与调整 :将执行结果纳入上下文,支持决策修正

这种循环驱动机制本质是一个“有限状态机 + 大语言模型”的组合体。它通过自然语言交互驱动结构化行为执行,是实现通用智能的第一步。

下面介绍AI智能体架构设计的12条核心原则。

原则一:自然语言转结构化工具调用

核心思想:让大语言模型(LLM)输出结构化的JSON,而不是直接生成自然语言结果。

图片

示例:

{
  "action": "search_issues",
  "parameters": {
    "repo": "my_project",
    "label": "bug"
  }
}

这个JSON可以直接驱动后端API,实现“用自然语言控制程序执行”的桥梁。

项目 描述
优点 清晰分离模型推理与业务逻辑
工具类型 API/函数/服务均可抽象为工具
架构风格 类似Serverless函数调度

原则二:提示词即代码,拒绝黑盒提示

与其依赖自动生成的Prompt模板,不如将提示词视为“具备版本控制的业务逻辑”。

图片

示例对比:

黑盒提示 自主提示
使用AutoPrompt或链式提示框架 自己编写系统提示词,控制上下文和行为
优化难度大,不可追踪 可调优、可测试、可部署

建议:为每个Agent配置独立提示词文件,版本化管理,支持灰度发布。

原则三:上下文就是智能体的“状态机”

LLM是无状态的,因此一切上下文都应由开发者显式构建。

图片

典型上下文内容包括:

  • 当前任务说明
  • 最近N步的执行结果(例如工具调用、外部数据)
  • 用户的对话历史
  • 系统配置参数(权限/环境等)

提示词封装结构建议:

你是一个产品问答专家。

当前任务:回答用户问题

工具调用记录:[{调用A,结果B}]

RAG文档:XXX

原则四:工具 = 可执行结构化输出

每个工具本质就是一种JSON格式的命令,模型只需输出结构化内容。

图片

设计建议:

工具类型 示例结构 描述
API类 { "action": "call_api", "endpoint": "weather" } 对接第三方服务
计算类 { "action": "calculate", "expression": "5 + 3" } 简单计算逻辑
控制类 { "action": "request_human_input" } 请求人工参与

原则五:统一执行状态与业务状态

执行状态(下一步、是否中止)与业务状态(工具调用历史)不必完全分开。

图片

最佳实践:

  • 所有Agent中间状态以统一格式记录到上下文
  • 控制结构从上下文中解析即可,无需独立状态机模块

示例结构:

{

  "task": "生成日报",


  "steps": [

   { "tool": "query_tasks", "result": "..." },
   { "tool": "summarize", "result": "..." }
  ]
}

Agent运行时应支持:

图片
  • 启动:初始化上下文,加载配置
  • 暂停:保存状态
  • 恢复:从断点继续
  • 终止:释放资源

建议:用 RESTful 接口包裹 Agent 生命周期管理。例如: /agent/start?id=xxx , /agent/pause  等。

原则七:通过工具调用实现“人机协同”

当LLM判断当前任务需要人类输入时,应明确地发出如下结构:

图片

这样,用户、流程或管理员就可以像处理工单一样插入信息。

原则八:自定义控制流,让Agent更具弹性

通过手动实现 Switch、Loop 等控制结构,配合缓存、校验、速率限制等功能,让Agent系统具备生产级弹性。

图片
控制类型 说明
Loop机制 反复执行工具调用直到返回Terminal
条件跳转 根据返回结果选择执行路径
错误跳转 当返回错误时触发特定恢复逻辑

原则九:将错误信息显式写入上下文

即便是失败调用,也应该被写入上下文。

示例:

{
  "tool": "query_db",
  "result": null,
  "error": "数据库连接失败"
}

LLM将自动学习错误模式,发起替代路径。

原则十:多小Agent > 一大管家

与其构建万能大Agent,不如将任务拆成小Agent模块协作:

图片
模式 特点
小Agent 专注单一任务,易测、易控
大Agent 上下文复杂,易崩溃

建议:将Agent任务控制在3-10步以内,确保模型不会“迷路”。

原则十一:多渠道触发,原路返回

Agent应支持从任意平台(Slack、Webhook、邮件等)唤醒,并保持响应通道一致。

图片

示例结构:

{
  "channel": "slack",
  "thread_id": "abc123",
  "response": "任务完成"
}

原则十二:无状态归并器设计

Agent不应持有本地状态,所有状态应存储于上下文或外部数据库。

图片

优点:

  • 水平扩展性强(可在多容器部署)
  • 系统具备可观测性(所有状态可审计)
原则编号 名称 核心思想 关键优势
1 自然语言转工具调用 LLM生成JSON结构 可调用系统API
2 提示词即代码 手写提示词 可控、可维护
3 上下文即状态 显式上下文管理 高可用性
4 工具是结构化输出 工具=命令结构 易于编排
5 合并执行/业务状态 一致性上下文 降低复杂度
6 生命周期API Agent支持暂停/恢复 工程化部署
7 工具中嵌入人工 明确人机协同 可控性强
8 控制流自定义 支持中断/条件分支 灵活性高
9 错误信息入上下文 错误自修复 容错能力强
10 小而精的Agent 聚焦小任务 易管理
11 多渠道唤醒 响应保持一致 用户体验好
12 无状态归并器 状态外部托管 横向扩展

AI Agent 架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人机协作操作系统”。遵循以上12条原则,你将具备以下能力:

  • 把握LLM的推理本质和边界
  • 构建稳定、可扩展的控制逻辑
  • 设计具备容错与上下文记忆的Agent
  • 将AI系统真正落地于企业核心业务

记住,每一个成功的Agent系统背后,都是精益工程与语义驱动设计的结合。让我们用结构化、工程化的方式把AI从“玩具”升级为“生产力引擎”。

 

   
16 次浏览       3
相关文章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图深度学习
自动驾驶中的3D目标检测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架构介绍
项目实战:如何构建知识图谱
 
相关文档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深度学习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图神经网络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
无人机系统原理
相关课程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TensorFlow
机器人软件开发技术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算法方法与实践

最新活动计划
基于模型的数据治理与中台 11-11[北京]
软件架构设计方法、案例实践 11-13[北京]
OCSMP 认证培训课程 11-18[北京]
UML与面向对象分析设计 11-25[北京]
SysML和EA系统设计与建模 11-19[北京]
车载系统功能开发方法与实践 10-25[北京]
 
 
最新文章
AIGC技术与应用全解析
详解知识图谱的构建全流程
大模型升级与设计之道
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
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底层原理
最新课程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实战
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识别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TensorFlow+Keras框架实践
人工智能+Python+大数据
成功案例
某综合性科研机构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某银行 人工智能+Python+大数据
北京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TensorFlow
某领先数字地图提供商 Python数据分析
中国移动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