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捐助,支持我们的公益事业。

1元 10元 50元





认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 Center   Code  
会员   
   
 
     
   
 
 订阅
Sora大模型技术精要万字详解
 
作者: 陈巍
  307  次浏览      3 次
 2024-4-8
 
编辑推荐:
本文从Sora的特点和原理开始,从“专业+科普”的角度详解Sora的关键技术与模型架构,适用于T2V/V2V技术入门和相关投资领域的读者。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本文来自于知乎,由火龙果软件Linda编辑,推荐。

本文从Sora的特点和原理开始,从“专业+科普”的角度详解Sora的关键技术与模型架构,适用于T2V/V2V技术入门和相关投资领域的读者。

2023下半年到2024第一季度,AI视频生成领域出现了明显的爆发趋势。在Open AI的Sora之前,Runway ML的Gen-2、谷歌的Lumiere、Stable Video Diffusion等技术或产品陆续登场,一起为Sora的横空出世铺平了道路。

对Open AI来说,通过人工智能理解和模拟运动中的物理世界,可以帮助人类解决需要现实世界交互的各种任务或问题,这也是Open AI训练Sora这类T2V(Text to Video,文生视频)模型的目的。国内网络上流传有Sora用于影视或者数字孪生等种种设计目的猜测,但相对于让AI理解真实的物理世界来说,影视和数字孪生的目的都显得太渺小。

AI视频生成技术时间线/2023-2024(作者团队修改自@venturetwins,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Sora之前,AI视频生成的天花板是Runway的Gen-2,支持最长18秒的视频生成,镜头(机位)相对固定,图像质量一般达不到影视级要求。而到了Sora,才是真正迎来了视频生成的GPT时刻。

1 Sora的技术特点与原理

相对于Gen-2和Pika等一众文生视频的前辈,Sora出场就达到了60秒的最大视频时长,并且生成的视频质量达到了影视级的效果。下面归纳下Sora的突出技术特点与原理

AI视频生成技术产品一览(作者团队绘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1.1 技术特点概述

我们将Sora的技术特点划分为输入输出特征、功能特征、时空与角色一致性三类。

以往的文生视频算法多数是采用公开训练数据,生成的视频多数不够美观,分辨率低,而且在生成视频的过程中,无法精准体现文本提示的内容,用户的文本提示难以转化为高清高质量视频。当然更大的难点是视频中主角运动不连贯或不自然,在镜头移动的时候,主体边缘容易畸变,特别是人物表情细节的畸变严重影响视频的表达效果。

Sora技术特征图示(来源:Data Science Dojo)

相对来说,Sora这类扩散Transformer模型,通过输入的信息和噪声图块(Noisy Patches)来生成清晰的视频,除了支持不同长宽比和分辨率外,还具备高保真的渲染能力,可以相对精准的表达各种输入的提示,且具备较好的时空与角色一致性,甚至能模拟真实世界的物理状态。

视频输入输出的灵活性:Sora能够生成不同分辨率、长宽比的视频,并且支持多机位,支持不同分辨率的提示图/视频输入,提高了内容创作的灵活性。

多模态语言理解与文本提示:Sora提高了视频生成过程对文本的准确性和整体生成质量。能够根据用户的简短提示生成详细的文本提示,从而生成高质量的视频。同时Sora还具备扩展视频和拼接视频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视频创作功能。此功能使 Sora 能够执行各种图像和视频编辑任务,包括创建循环视频、动画静态图像、向前或向后扩展视频等。

时空与角色的一致性:这是Sora最关键的优势,生成的视频主体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时序一致性,确保视频中的事件在时间上连续,同时视频中的物体和背景在视角切换过程中保持相对位置稳定,且主体不发生明显畸变,可以准确的表现复杂场景。

Sora的技术特点(作者团队绘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1.2 时间长度与时序一致性

在Sora之前的Runway Gen-2、Pika 以及 Stability 的SAD等,所生成的视频长度最长不过18秒。单从视频生成长度来说,Sora已经吊打之前的所有模型了。

从模型训练角度看,十几秒到一分钟,难度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限制 AI 视频长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模型训练资源、内容连贯性和逻辑性。视频由连续的多帧图像组成的,生成视频所需要的计算资源随着时间增加呈几何级数的增加。训练能生成较长时间视频的模则需要更大规模的计算资源来支持。

但对于文生视频算法,比计算资源更关键的是生成视频的时间连续性和逻辑一致性的维护,也就是时序一致性问题。例如准确的理解和预测物体的运动和变化,既要时间上连贯,又要符合物理世界的客观时序规律,这才能保证生成的视频是逼真的。比如椅子,不能像气球一样轻飘飘。

相对来说,开发能够理解复杂叙述结构和逻辑关系的文生视频模型较为困难的,时间越长,维持时序连贯性和逻辑性难度就越高。

Sora在时间长度与时序一致性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空间一致性:Sora能够确保生成视频中的物体在空间上保持相对位置的一致性,即使在复杂的场景变换中,多个物体或人物也能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和运动轨迹。

角色和物体的一致性:Sora能够在视频中保持角色和物体的长期一致性和存在,即使在视频中出现遮挡或角色离开画面的情况,Sora也能保持其存在和重新出现后的外观。

视频内容的连贯性:Sora能够生成具有连贯故事线的视频,确保视频中的事件和动作在时间上是连续的,符合叙事逻辑,没有剧情的跳跃。

Sora 与Lumiere比较(来源:Sepideh Yazdi)

1.3 真实世界物理状态模拟

Open AI团队发现,在大规模训练下,Sora展示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涌现能力。这让 Sora 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真实世界中的人、动物和环境。例如画家可以在画布上留下新的笔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符合真实世界的物理规律。

Sora在真实世界物理状态模拟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简单影响行为模拟:Sora能够模拟一些简单的与世界互动的行为,如画家在画布上留下笔触,或者人物在吃食物时留下痕迹。这些行为不是预设的规则,而是模型通过学习大量数据后自然涌现的能力。

动态相机运动:Sora能够生成包含动态相机运动的视频,这意味着视频中的人物和场景元素能够在三维空间中保持连贯的运动。例如,当相机移动或旋转时,视频中的物体会相应地改变位置,就像在现实世界中一样。

1.4 Sora原理

Sora通过扩散Transformer模型(Diffusion Transformer Model)来处理输入数据和生成视频。

在训练过程中,扩散Transformer通过学习输入的视频/图像等数据的分布,将这些分布映射到低维空间,从而实现对视频的压缩和重构的学习。

目前猜测Sora包括向量量化变分自编码器(VQ-VAE-2)、多模态Transformer(MMT)以及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DPM)等组件。简而言之,Sora的本质就是Diffusion和Transformer模型的结合,下面通过这两类模型来介绍Sora的原理。

1.4.1扩散模型与单帧图像的生成

扩散模型实现了文本生成单帧图像的功能。

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起源于非均衡热动力学,通过模拟自然界中常见的扩散过程来学习生成新数据。通过增加(高斯)噪声来逐步混淆数据(扩散过程),随后学习逆转噪声过程以重新构造样本(逆扩散过程)。

扩散过程与逆扩散过程(来源:作者团队修改自北京大学)

扩散过程(X0->XT):逐步对图像(训练数据集)加噪声,这一逐步过程可以认为是参数化的马尔可夫过程,相当于制作模型训练/学习的素材。

逆扩散过程(XT->X0):从噪声中反向推导,逐渐消除噪声以逆转生成图像。这一过程相当于从少量信息中生成图像。

扩散模型论文数量逐年增加(来源:Standford)

扩散模型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大有超越GAN模型的趋势。例如OpenAI的DALL·E 2和Google的Imagen这两个先进的文本生成图像算法,都是基于扩散模型架构。

在Sora中,Transformer功能生成的潜空间数据通过扩散功能生成富于细节的单帧图像,单帧图像再组成连续的视频。

1.4.2 Transformer模型与连续视频语义的生成

扩散模型在生成高清晰度、近乎照片般图像方面擅长,但是并不具备建立连续语义关联的能力。仅用扩散模型和UNet难以实现连续而逻辑自洽的视频流。

相比之下,Transformer模型利用自注意力机制来把握序列数据(对于Sora就是单帧图像的潜空间表征)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联,在图像分类和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中表现突出。

输入的序列数据,在Transformer计算后,生成最大概率的对应输出数据。无论是文本还是视频(两者都是序列),都可以转换为一个高维向量组成的序列。对于自然语言处理,这个最小单位是Token,对于Sora等文生视频算法来说,这个最小单位就是图块(Patch)。

以Encoder为例的Transformer生成示例(来源:Towards Data Science)

Transformer在数学上类似大矩阵的计算,通过计算不同语义之间的关联度(概率)来生成具有最高概率的语义反馈。传统的RNN、LSTM或者GRU主要是进行模式识别,而Transformer不仅仅是一个矩阵计算,事实上还承载着语义关联的重要功能。

Transformer中的核心组件是多头自注意机制模块。Transformer将输入的编码表示视为一组键值对(K,V),两者的维度都等于输入序列长度。

多头自注意机制模块(来源:作者团队修改自Google)

在Sora中,扩散模型功能处理后的输入数据,变成有时序的向量(潜空间的表征),Transformer功能则负责解读输入的图块和指令的潜空间信息,根据输入的向量信息预测下一个向量,从而根据文本指令(文本也作为Transformer功能的输入)生成有时序和因果含义的潜空间表征,进而通过解码器输出。

1.4.3 从文本输入到视频生成

Sora通过结合扩散Transformer模型和视频压缩网络的工作原理,实现了高效的视频生成能力。Sora还设计了相应的解码器来处理生成的低维潜空间数据,增强视频帧的渲染效果,确保了模型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在训练(Training)过程中,Sora通过视频压缩网络来压缩输入的视频或图片(训练数据),使其成为一个低维的潜空间表征形式,然后将该表征形式传入扩散过程进行训练。对应的表征形式为空间时间图块(Spatial and Temporal Patches)。时间和空间信息被压缩入图块(Patchs),减少视频动态内容的数据量(有助于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和可扩展性)。Transformer功能被训练为理解时空数据图块,并进行逻辑自洽的推演,生成对应于视频的低维潜空间数据。

Sora通过低维信息序列生成图像序列(来源:Open AI)

与其他文生视频模型不同,Sora支持不同分辨率的输入输出,即训练时支持缩放(Scaling),支持长内容(Long Context,长达1分钟的视频。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集群训练期间累积误差(Error Accumulatio)的控制,视频中实体的高质量渲染和物理一致性,以及视频、图像、文本的多模态支持。

在视频生成(Inference)过程,Sora中的解码器模型,将Transformer功能生成的低维潜空间数据转换回像素空间,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渲染,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应用。

2 Sora的关键技术

Sora 本身是一种扩散模型与Transformer模型的合体,其本质是根据输入,通过Transformer生成潜空间表征序列,再通过扩散模型对表征序列进行解释,逐渐消除噪声生成逻辑自洽的图像序列的过程。

Sora 的关键在于能一次生成整个较长的视频(60秒),而且保持视频中的主体和逻辑的一致性,确保主体暂时离开视野时也保持不变。

2.1 传统文生图技术的回顾

为了更好的了解Sora中的技术,我们首先回顾下文生图的一些传统技术。视频本质上就是图像的序列。

在文生图领域,比较成熟的模型模式包括生成对抗网络( GAN )和扩散模型( Diffusion Models ),本次OpenAI 推出的 Sora 则是一种扩散模型的变种。相较于 GAN,扩散模型的生成多样性和训练稳定性都要更好很多。

几种典型的文生图模型架构对比(来源:Lilian Weng)

在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生成对抗网络)模型中,生成器(Generator)的目标是生成尽可能接近真实数据分布的样本,而判别器(Discriminator)的目标则是区分这些生成的样本和真实的样本。两者相互竞争,通过交替训练,提升对原作的模仿能力。

VAE(Variational Autoencoder,变分自编码器)模型是对输入数据和潜在变量的联合分布进行建模,通过编码器对输入的训练数据进行降维,提取原始关键信息,然后再通过译码器(Decoder)重建原始信息,学习图像生成能力。为了使模型不受限于数据的分布形式,VAE使用了变分推断(Variational Inference)方法来近似计算潜变量的后验分布。

文生图模型训练与推断的简单流程(来源:OpenAI)

GAN 模型的原理本质上是机器对人的模仿和对抗训练,到VAE模型时已经有了扩散模型思路的雏形;而扩散模型则更像是机器学会 “ 成为一个人 ”,具有多样性,学会还原世界的特征。特别是GAN 模型训练过程高度依赖于对原始数据的比对和仿真,多样性少,难以提升创造力。

而扩散模型,在训练学习大量原始数据的过程中,侧重图像内涵与图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关键特征的挖掘和提炼。

2.2 数据的统一表示与时空潜图块(Spacetime Latent Patches)

在Sora中,数据的统一表示对训练效率和生成质量都有很大影响。

Sora的思路是将输入的训练数据转换为具备时序特征的向量,然后由Sora中的Transformer预测下一个向量。无论是文本还是视频,都需要转化为高维向量组成的序列才能正常参与计算。对于GPT而言,这一向量中的这个最小单位是Token,对于Sora等文生视频模型来说,这个最小单位就是时空图块(Spacetime Latent Patches)。

Sora中的时空潜图块表征(来源:OpenAI)

文本的Token序列天然是一维线性排列。而视频具有时序、长、宽等维度,所以Patch是高维度向量组成的三维空间,然后通过压缩模型处理成单维向量序列。每帧图像是由多个Patch组成,具有很强的扩展和表征能力。

时空潜图块的应用与表征方式(来源:复旦/微软)

例如对于视频流,给定视频片段中T帧,通过采样计算提取特征,每个Patch包含96维特征。再通过线性嵌入层处理后输入到Transformer结构中。

这个数据的统一表征并不难,但找到一个适合视频生成的表征算法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和选优。

2.3 多尺寸视频视频输入处理

Sora模型支持在不同时长、分辨率和宽高比的视频和图像上进行训练。

目前推测Sora采用了类似NaViT的图块打包技术。

NaViT图块打包技术示意(来源:Google Deepmind)

NaViT(Native Resolution ViT)没有采用传统的将图像调整至固定大小的做法,而通过特定的架构来实现对任意分辨率和宽高比图像的灵活处理。打包支持保持宽高比的可变分辨率图像,减少了训练时间,提高了性能,并增加了灵活性。

打包技术的要点包括:

1) 序列打包(Sequence Packing)

在数据预处理(Data Preprocessing)过程中,序列打包的技术将来自不同图像的Patch组合成一个序列,从而使模型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图像片段。

2) 屏蔽自注意力(Masked Self-Attention)

为了防止不同图像帧间的不当交互,NaViT引入额外的自注意力屏蔽,确保了模型在处理一个图像序列中的不同片段时,只关注于同一图像内的相关部分。

3) 分解和分数位置嵌入(Factorized & Fractional Positional Embeddings)

NaViT重新设计了位置嵌入以适应可变的图像尺寸和宽高比。NaViT采用了分解的方法来分别处理x和y坐标的位置嵌入,再将这些嵌入相加。该方法允许模型灵活处理各种尺寸和宽高比的图像,同时保留空间信息。

4) 屏蔽池化(Masked Pooling)

在编码器顶部使用屏蔽池化,目的是在序列中将每个Token/Patach表征汇聚成单个向量表示。这一步是为了在保留每个图像独立信息的同时,实现高效的特征提取。

在生成视频内容时,通过这种打包方法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调整视频的分辨率和宽高比,无需将视频统一调整到固定的大小,方便进行多样化的训练。另外可以处理并生成保持原始宽高比的视频,在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屏幕和媒体格式时非常便利。

2.4 视频压缩网络

Sora 使用视频压缩网络(Video Compression Network)来“压缩”视频,将图块转换成统一且信息更小的形式,即低维或者压缩潜空间,并重构为时空潜图块。这一压缩非常重要,因为压缩后的图块可以大幅降低训练与推断的计算负荷,使 Sora 能够在训练过程中更加高效的学习海量数据。

低维/压缩隐空间扩散(来源:NVIDIA)

在Sora模型的技术报告中,对视频压缩的引用基于较早的VAE(变分自编码器)工作。传统的VAE主要用于文生图的训练,目前推测Sora采用了向量量化变分自编码器(VQ-VAE-2)技术,来同时实现压缩和编码。

VQ-VAE-2是VAE的量化改进版本,通过向量量化的方法来处理潜空间的表示。在VQ-VAE-2中,潜空间被量化为离散的向量表征,每个输入数据点都被映射到最接近的离散向量。

VQ-VAE的向量空间压缩(来源:Google)

在分析VQ-VAE-2前,先分析下VQ-VAE的思路:

1)嵌入式空间(Embedding Space)是一个量化后的单位向量空间(ei).

2)将一张(训练)图片经过编码器(Encoder), 得到特征图Ze(x).

3)将特征图中的各向量分别去嵌入式空间里找最近的ei,将向量表征为量化单位向量的组合q(z|x)。

4)替换后可以得到向量量化表征Zq(x),再通过解码器(Decoder)输出,重构得到图片。

有了VQ-VAE的原理分析,再看VQ-VAE-2的思路。

VQ-VAE-2架构(来源:Google)

如图所示,左边是训练过程,分上下两层。顶层(Top Level)潜空间尺寸为32x32, 底层潜空间尺寸 64 x 64。顶层先进行分层量化,得到量化后的单位向量etop。再以此单位向量为基础,与输入一起,计算底层(Bottom Level)的单位向量ebottom。顶层与底层的单位向量同时进入解码器,完成解码计算与训练。

在右边的生成过程中,解码分为两层,顶层保证全局自洽,底层保证全局高清。

在 VQ-VAE-2 中,对顶层使用了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Multi-headed Self-Attention ),有比较好的长程关联。

VQ-VAE-2可以实现对视频数据的有效压缩,将原始视频数据转换为更加高效和紧凑的量化潜空间表示。这对于模型后续处理和生成高质量视频至关重要。

2.5 时长扩展技术

OpenAI在Sora技术报告中提到了扩展生成视频(Extending Generated Videos)技术,使 Sora 具备可以让视频在时间线上向前或向后扩展的能力。例如官方演示的中,有几段不同的视频,都是四个不同视频的视频开始,却走向相同的结尾(时间线向前扩展)。

另一方面,Sora也达到了超越其他文生视频工具的60秒生成视频时长,我们猜测这也是时长扩展技术的体现。

通过多次插值实现时长扩展(来源:NVIDIA)

预测Sora最初以低帧速率生成稀疏关键帧(时间线向前或向后),然后通过另一个插值潜扩散模型在时间上采样两次或两次以上。另外,通过调整起始帧来选择性的训练视频潜空间扩散模型进行视频预测,以自回归方式生成长视频。

2.6 安全

Sora 之中有几个重要的安全措施,包括对抗性测试、检测分类器。

Sora团队与红队成员(错误信息、仇恨内容和偏见等领域的专家)合作,并以对抗性方式测试Sora模型。

Sora前后端还包括检测误导性内容的检测分类器。前端的文本分类检测器将检查并拒绝违反使用许可的输入提示,例如要求仇恨图像、名人肖像或他人 IP 的文本输入提示。Sora后端的图像分类检测器,会检查生成的每个视频帧,以帮助在显示之前符合法律法规和OpenAI的规则。

3 Sora模型架构

目前分析Sora的主干架构是扩散Transformer,前后端使用了VAE或VQ-VAE-2进行压缩。扩散Transformer由ViT(Vision Transformer)与DDPM或RADM组成。也就是说

Sora≈DiT+VQ-VAE-2 = ViT+DDPM/RADM+ VQ-VAE-2。

Leihigh大学给出的Sora架构图(来源:Leihigh Univ/微软)

Leihigh大学认为Sora架构中包括三部分:

1)时空压缩器首先将原始视频映射到潜空间。

2)然后,ViT 处理标记化的潜空间表征并输出去噪的潜在潜空间表征。

3)以类似 CLIP的映射机制接收 LLM 增强的用户指令和潜空间视觉表征,以指导扩散模型生成风格或主题视频。经过多次去噪,获得生成视频的潜空间表征,然后使用相应的解码器映射回像素空间。

3.1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DPM)

在分析扩散Transformer之前,我们先深入了解下DDPM与扩散模型的细节。

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对标的是生成对抗网络(GAN),其灵感来自于非平衡热力学。,将随机噪声缓慢添加到数据中,然后学习逆向扩散过程,以从噪声中构造所需的数据样本。

最初的扩散模型主要关注于基本的噪声添加和去除过程,目前主流的扩散模型是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DPM,Denoising Diffusion Probabilistic Models),通过更加精细的概率模型提高了去噪效率,使扩散模型在图像合成等方面更加有效。

DDPM的前向和反向扩散过程(来源:Vaibhav Singh)

相对于传统的扩散模型,DDPM使用了多噪声级别去噪分数匹配加权,图像生成质量更高。DDPM为传统扩散模型提供了简化的加权变分边界优化目标,并通过渐进有损压缩提升计算效率。

根据CompVis给出的架构图示,去噪主要集中在逆向扩散过程,每一步的逆扩散均使用了U-Net。

潜扩散模型架构(来源:CompVis@github)

DDPM由两个参数化马可夫链组成,使用变分推断以在有限时间后生成与原始数据分布一致的样本。其中前向马可夫链的作用是扰动数据,根据预先设计的噪声进度向数据逐渐加入高斯噪声,直到数据的分布趋于先验分布,即标准高斯分布。反向链则从给定的先验开始并使用参数化的高斯转换核,学习如何逐步恢复原数据分布。

DDPM基本算法(来源:伯克利)

3.2 检索增强扩散模型(RADM)

Sora具有出色的图像和视频生成能力,同时具备超越其他文生视频模型的生成时长。猜测Sora除了使用DDPM外,更进一步的使用了检索增强扩散模型(Retrieval Augmented Diffusion Models,RADM)。或者即便Sora目前未使用该技术,未来也可能采用。

RADM使用单独的图像数据库和检索策略来弥补相对较小的扩散模型的生成质量和细节,类似于大模型领域所用的RAG(检索增强生成)。在训练期间,RADM从外部数据库中为每个训练实例检索一组最近邻数据,并根据这些信息样本来调制生成模型。

对比来看,检索增强提供内容细节,扩散模型本身专注于学习基于该内容的场景组成和物理运动,这种策略对于提升视频主体的细节质量,并保证其物理一致性和延长生成时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特别是,将数据库替换为具有不同内容的数据库,即可将经过训练的模型转移到新的应用领域。通过外部数据库和检索的计算开销可以忽略不计,可大幅减少生成模型的参数数量和训练算力需求。

检索增强扩散模型架构(来源:Heidelberg Univ)

3.3 扩散Transformer模型

在扩散Transformer之前,DALL·E2和Stable Diffusion,虽然已将Transformer用在了CLIP和文本编码器上,但关键的图像生成依然使用U-Net作为主干。其后的研究发现U-Net 归纳偏差对于扩散模型的性能并不重要,可以直接用Transformer等标准算法替代。

扩散Transformer架构(来源:伯克利/纽约大学)

Diffusion Transformer(DiT)模型将Transformer与扩散模型融合,在计算效率和生成效果上均超越了基于U-Net的经典模型,打破了之前U-Net对扩散模型统治。

DiT架构保留了很多ViT(Vision Transformer)的特性,整体架构在扩散Transformer架构图左(包含多个DiT模块),具体的DiT模块组成在图右。

Vision Transformer架构(来源:Google)

DiT 的第一层是图块化(Patchify),将每个图块线性嵌入到输入中,将空间输入转换为一系列 T Toekn(维度为 d)。 除了噪声图像输入之外,扩散模型也会处理其他条件信息,例如噪声步长 t、类标签 c、自然语言等。

DiT的图块输入大小为I × I × C,线性嵌入到Txd的输入Token中(来源:伯克利/纽约大学)

图块化之后,将标准 ViT 基于频率的位置嵌入应用于所有输入Token,进入DiT进行处理。Transformer内部的结构块有多种可能性,目前DiT论文推荐的是adaLN-Zero 结构块。

在DiT输出后,采用解码器将潜空间表征重新生成为常规图像。DIT块的内部本文不再详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Transformer架构的说明。

扩散Transformer可以有效的缩放视频模型。对于固定的输入的视频样本,随着训练计算的增加,视频生成质量显着提高。

4 Sora模型的训练

Sora模型的训练可以参考现有的DiT模型,包括Stable Video Diffusion的训练方法,以及VQ-VAE-2训练方法。下面深入分析Sora模型的训练流程、加速方案和数据集的构建。

4.1 Sora训练流程

与传统扩散模型方法不同,Sora与Stable Video Diffusion类似,都采用了三层训练架构:

阶段1:文生图预训练(也包括图生图)

该阶段初始化一个适用于时空压缩潜图块的图像生成扩散模型,这个模型的主干是DDPM + VQ-VAE-2或RADM + VQ-VAE-2。此时已采用打包技术,以接收不同宽长比和分辨率的输入训练数据。内部数据统一为时空潜图块。

该阶段中输入的训练图片切分图块(Patches),并进行有损压缩,成为潜空间压缩图块。使得初始的Sora可以集中关注视频的每个细节部分,为后续训练和生成打下坚实基础。

阶段2:视频生成预训练

该阶段结合已经预训练的Transformer学习运动表征与初步物理规律。对于Sora来说,需要额外进行潜空间视频插帧的训练,以提升生成视频的时长和保持运动主体边缘不畸变。由于一定规模LLM本身会具备语言的涌现能力,因此在此阶段涌现能力扩展到图像和视频域。

Sora基于DiT在潜空间上进行预训练。在这个阶段,输入是文本描述和具有随机噪音的图块,而输出是视频在潜空间图块表征。使用在视频压缩模型(VQ-VAE-2)训练过程中,同步得到的视频解码模型解码即可获得高清视频。

这一阶段的训练计算量要求是最高的。

阶段3:视频生成的微调

是在小规模的高质量视频数据集上进行常规微调和指令微调。例如在微调过程中加入对视频尺寸和机位控制的指令,形成Transformer和解码器指令的响应。对在微调过程中有可能基于人类偏好对微调参数进行选择,使生成的视频更趋向于影视级效果。

这种分阶段的训练策略可以让模型更好的获取生成高质量视频所需要的关键能力。

4.2 DiT训练加速与FastSeq

Sora等DiT类文生视频模型的训练对序列并行性有更高的要求,其训练具有以下特点:

1)与语言类大模型对比,DiT模型参数量较少,但序列可能很长,节点之间的通信和存储极容易成为瓶颈。

2)由于目前DiT模型规模相对较小,因此需要重点提升节点内的序列并行性。

FastSeq训练加速方法(来源:新加坡国立大学/OpenDiT)

DeepSpeed-Ulysses 和 Megatron-LM序列并行等现有方法在DiT训练任务时容易面临序列通信过多,或者小规模序列并行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针对DiT训练提出了FastSeq,适用于大序列和小规模并行的新型序列并行训练方法。与传统的模型并行或参数并行不同,该方法侧重于为每个Transformer层仅使用两个通信运算符来最小化序列通信资源占用。并使用 AllGather 来提高通信效率,采用异步环(Async Ring)将 AllGather 通信与 QKV 计算时间重叠,减少等待,进一步优化性能。

从我们研究看,存算一体芯片架构可能比传统GPGPU分级存储,更适合这类节点内大序列并行的要求。

4.3 Sora训练数据集的优化

训练文生视频系统需要大量带有相应文本标注的视频训练数据。为了提升视频生成能力和生成时长,Sora团队在视频数据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3.4.1 训练数据的组成

Sora训练数据 = 不同比例的视频图像 + 帧级的画面文本描述 + 视频内容总结。

不同比例的视频图像

训练的视频/图像比例介于宽屏 1920x1080p 视频、竖屏 1080x1920 视频两者之间。

以往的图像和视频生成方法通常会调整视频大小、裁剪或修剪为标准尺寸,但在Sora训练中,视频具备可变的持续时间、分辨率、宽高比,不对原视频的画面做任何的裁剪。

视频画面的文本描述

对视频的每1/n帧做采样,然后配上详细的文本描述。主要数据来源是通过DALL·E 3 反向描述。

视频内容总结

对视频的生成指令描述,包括生成分辨率、机位等指令。

典型的可借鉴的视频数据集是MSR-VTT数据集。目前MSR-VTT提供了10K个网络视频片段,总计41.2小时和20万个片段-标注对。每个片段都由 1,327 名 AMT 工作人员标注了约 20 个自然句。

YouTube-8M数据集概况(来源:Google)

另一个可参考的视频数据集是Google提供的YouTube-8M数据集,收集了 1000 个类别的约 237K 个片段。时长为350000小时。平均每个视频具有3.0个标注。

3.4.2 数据集重新标注

Sora在早期采用了在 DALL·E 3 中引入的重新标注技术。其思路为先训练具备高度能力的字幕模型,然后用这一模型为训练集中的所有视频生成文字说明。

基于DALL·E 3图像标注器的重新标注。

DALL·E 3模型的开发涉及到对训练数据集进行重新标注的复杂过程。原始数据集中的文本描述通常由人类作者撰写,主要集中于描述图像的主题,容易忽略背景细节或图像中的常识与基础物理关系。 DALL·E 3的团队则采用图像标注器来提高描述的质量和细节,包括物体的存在、位置、数量、颜色、大小,以及图像中显示的文本等。

基于GPT-4丰富视频描述

为提升视频描述的质量和细节,Sora也使用GPT-4模型,增强DALL·E 3图像标注器生成的描述和现有标注,使得视频描述更加全面和细致。

主要数据标注类型(来源:SuperAnnotate)

数据集的重新标注具有以下特点:

面向生成训练的图像描述

为了改善图像生成训练的效率,标注应偏向于对文生图模型学习更有利的描述,包括更具体客观的物理性图像描绘。

分层的复合描述

为了增强训练效果和效率,对数据集采用了分层的复合描述方法,包括简短且集中于图像主题的“简要复合标注”,以及包括周围环境、背景、图像中文字、风格、颜色等在内的详细内容的“描述性复合标注”。

3.4.3 视频图像标注模型

在训练后期,Sora团队将DALL·E 3中的字幕生成技术应用到了视频生成领域,并训练了一个具备高度描述性的视频标注(Video Captioning)模型,使用该模型为视频训练数据生成了高质量文本标注(相当于Prompt),再将视频和高质量标注作为输入数据集对进行训练。

通过这样的高质量的训练数据,确保了文本描述(相当于Prompt)和视频数据之间高度的对齐(Align)。在生成阶段,Sora会基于GPT模型对用户输入的Prompt进行改写,生成高质量且具备更好描述性的Prompt,再送到视频生成模型完成生成工作。

该标注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仍是基于Token的多模态模型

基础的图像标注器与传统的大模型类似,通过分词器将字符串转换为离散Token序列,然后通过优化特定的目标函数来训练模型。

图像嵌入

由于直接对大像素图像数据进行计算和模型优化效率很低,在Sora视频图像标注模型中采用了CLIP提供的压缩表征空间,降低对计算资源的要求。

标注的联合预训练

同时训练标注器整体,包括CLIP和主体语言模型,以提升对细节特征的标注能力。

5 Sora的应用与未来趋势

5.1 Sora局限性

尽管Sora已经可以输出影视级的作品,但Sora目前仍有一些局限。包括:

Sora不能准确模拟一些基本的物理过程,比如玻璃破碎或者重力作用。

多主体场景下主体运动的协调性不足。有Sora DEMO展示了人群的活动,可发现人的运动路线彼此之间不协调,似乎不像在一个坐标系下。

难以准确模拟或理解因果关系。例如,一个人可能咬了一口饼干,但之后饼干可能没有咬痕。

可能会混淆提示的空间细节,例如混淆左右,并且可能难以精确描述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事件,例如遵循特定轨迹的相机运动。

5.2 Sora应用场景

Sora的应用场景(来源:Lehigh Univ/微软)

随着以 Sora 为代表的视频生成模型的逐渐完善,该技术的影响正快速超出单纯的视频制作,为从自动内容生成到复杂决策过程等任务提供了变革的台阶。Leihigh大学归纳的Sora应用场景包括以下几类。

5.2.1 电影行业

传统上,创作电影是一个费时费钱的过程,需要大量人力和务投资。然而,在Sora之后,通过简单的文本输入自主制作电影的正逐渐变成可能。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Sora创建短视频或电影片段,无需高精度的3D软件技术,也无需演员。

Sora的进步正标志着电影制作平民化的关键时刻。也许在未来,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电影制作人,大大降低了电影行业的进入门槛,每个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个性化电视剧,自由的选择电影的走向。

5.2.2教育行业

教育内容的长期以来一直以静态资源为主,但多数时候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文生视频模型未来可以为教育行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教育资料,从而显着增强学习者的参与和理解。

Sora等先进技术将使教育工作者能够从课件制作中解放出来,将文本描述或课程大纲转化为个性化教育视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Sora甚至可以生成数字教师,代替人类教师的重复工作,让教师更侧重于知识的沟通和学生的人格培养。

这种向个性化、动态教育内容的转变也预示着高端教育的平民化时代。

Sora等视频大模型未来用于教育(来源:capsulesight)

5.2.3 游戏行业

传统游戏开发常常面临预渲染环境的限制,难以为游戏者提供身临其境的高质量感受。通过Sora实时产生动态、高质量视频内容和逼真的声音,有望为开发人员提供创建不断变化的复杂游戏场景的利器。

随着算力的提升,Sora将集成到游戏领域,为游戏玩家创造出全新多样的沉浸式体验,甚至游戏开发本身的复杂度也会大幅度降低。

5.2.4机器人行业

Sora这类模型可以增强机器人对世界运动的模拟和认知,使机器人能够与环境更好的交互,完成之前尚未达到的复杂和精密操作。

另外Sora也能为为机器人生成多样化的训练场景,更好的训练机器人,提升机器人的动作灵活性和安全性。

5.3 Sora能否成为世界模型

OpenAI自称希望通过Sora的研发,逐步实现世界模型,实现类似人类的对世界的理解。

以至于在2024年3月有一篇名为《Are Video Generation Models World Simulators》,也获得了LeCun的转发和点赞。

在LeCun等专家看来,“像素级别的生成目标根本不足以诱导可能对在世界中规划和行动有用的抽象表示”。

那Sora真的如LeCun等人所认为的,仅仅是像素级别的生成吗?

如果看了我们这篇技术精要,就应该知道Sora的核心是其潜空间的Transformer计算,而不只是解码器等视频细节添加和渲染。通过计算模拟人类的思考方式,可以具备涌现能力和思维链。

人类认知与机器认知的世界模型(来源:斯坦福)

当模型的计算规模逐渐增大,辅助的标注信息覆盖到物理世界的关键特征和数字,模型本身会建立相应的物理特征与数字关联,形成类似经验规律的认知。这个能力已经在大模型求解数学问题和物理问题中得到验证。

所以,Sora的本质不是扩散模型,而是Transformer,以神经元关联的方式不断逼近人类大脑的计算模式。

当然,也不必过于苛责技术专家误判,这在技术界其实很常见。大部分人没有足够精力深入事物的本质,却不得不为了地位或者生存立刻做出反应,也是身不由己。

6 对于视频大模型与AI芯片技术的思考

Sora这类视频大模型,看上去只是生成一个视频,但其实是以动态视觉的方式来模拟物理世界。

模型本身包括文字(相当于听觉和说话)、图像(相当于视觉)、视频(相当于视觉+触觉)。除了嗅觉和味觉外,基本上已经可以集成人类的主要感官,再结合神经网络这类思考计算结构,事实上已经可以开始从视频和对话自主探索这个世界。

机器狗开始探索世界(来源:网络图)

我们认为:之前的多模态GPT-4是让大模型睁开眼看静态世界,那Sora就是让大模型体验这个世界的变化和规律;随着技术的进步,大模型可能逐步具备更强的认识世界的能力,越来约逼近人类认知。

另一方面,Sora这类文生视频模型,也对训练计算集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对而言,视频类模型需要更大的训练数据集,数据集大量数据的存储和传输会成为计算架构的主要瓶颈。

目前传统GPGPU集群是基于光交换机/路由的点对点传输方式,这类传输方式导致大量数据在光交换机/路由处集中,形成传输瓶颈。另外传统GPGPU本身的集中化存储模式也不利于大量数据的交换与通信。

存储与互连带宽已经明显落后于算力发展(来源:Meta)

因此Sora等视频大模型技术的大量应用,必然对现有的计算芯片,包括GPGPU和各类AI芯片提出更高的数据带宽要求。

CNN技术的诞生催生了AI计算从CPU转向GPGPU,那么视频大模型的诞生是否会推动GPGPU和CUDA技术的重大变革,甚至新架构替代现有GPGPU?

 

 

 
   
307 次浏览       3
相关文章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图深度学习
自动驾驶中的3D目标检测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架构介绍
项目实战:如何构建知识图谱
 
相关文档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深度学习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图神经网络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
无人机系统原理
相关课程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TensorFlow
机器人软件开发技术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算法方法与实践

最新活动计划
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4-18[北京]
自然语言处理(NLP) 4-25[北京]
基于 UML 和EA进行分析设计 4-29[北京]
以用户为中心的软件界面设计 5-16[北京]
DoDAF规范、模型与实例 5-23[北京]
信息架构建模(基于UML+EA)5-29[北京]
 
 
最新文章
AIGC技术与应用全解析
详解知识图谱的构建全流程
大模型升级与设计之道
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
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底层原理
最新课程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实战
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识别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TensorFlow+Keras框架实践
人工智能+Python+大数据
成功案例
某综合性科研机构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
某银行 人工智能+Python+大数据
北京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TensorFlow框架实践
某领先数字地图提供商 Python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
中国移动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