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捐助,支持我们的公益事业。

1元 10元 50元





认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 Center   Code  
会员   
   
 
     
   
 订阅
  捐助
gtest的介绍和使用
 
  41344  次浏览      18
 2019-5-6
 
编辑推荐:

本文来自csdn,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什仫是gtest之后,学习gtest的一些使用规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什仫是gtest

gtest是一个跨平台的(Liunx、Mac OS X、Windows 、Cygwin 、Windows CE and Symbian ) C++单元测试框架,由google公司发布。gtest是为在不同平台上为编写C++测试而生成的。它提供了丰富的断言、致命和非致命判断、参数化、”死亡测试”等等。

了解了什仫是gtest之后下面让我们来学习gtest的一些使用规则吧!

一、gtest系列之TEST宏

TEST(test_case_name, test_name)
TEST_F(test_fixture,test_name) //多个测试场景需要相同数据配置的情况,用TEST_F。TEST_F test fixture,测试夹具,测试套,承担了一个注册的功能。

TEST(test_case_name, test_name)

TEST_F(test_fixture,test_name) //多个测试场景需要相同数据配置的情况,用 TEST_F 。TEST_F test fixture,测试夹具,测试套,承担了一个注册的功能。

TEST宏的作用是创建一个简单测试,它定义了一个测试函数,在这个函数里可以使用任何C++代码并使用提供的断言来进行检查。后续文章还会提到TEST_P这个宏,在这里就先不介绍了。

二、gtest系列之断言

gtest中断言的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ASSERT宏,另一类就是EXPECT宏了。

1、ASSERT_系列:如果当前点检测失败则退出当前函数

2、EXPECT_系列:如果当前点检测失败则继续往下执行

如果你对自动输出的错误信息不满意的话,也是可以通过operator<<能够在失败的时候打印日志,将一些自定义的信息输出。

ASSERT_系列:

bool值检查

1、 ASSERT_TRUE(参数),期待结果是true

2、ASSERT_FALSE(参数),期待结果是false

数值型数据检查

3、ASSERT_EQ(参数1,参数2),传入的是需要比较的两个数 equal

4、ASSERT_NE(参数1,参数2),not equal,不等于才返回true

5、ASSERT_LT(参数1,参数2),less than,小于才返回true

6、ASSERT_GT(参数1,参数2),greater than,大于才返回true

7、ASSERT_LE(参数1,参数2),less equal,小于等于才返回true

8、ASSERT_GE(参数1,参数2),greater equal,大于等于才返回true

字符串检查

9、ASSERT_STREQ(expected_str, actual_str),两个C风格的字符串相等才正确返回

10、ASSERT_STRNE(str1, str2),两个C风格的字符串不相等时才正确返回

11、ASSERT_STRCASEEQ(expected_str, actual_str)

12、ASSERT_STRCASENE(str1, str2)

13、EXPECT_系列,也是具有类似的宏结构的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测试,实现一个求绝对值的函数,并在TEST宏里面使用ASSERT来进行测试不同类型的数据。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gtest/gtest.h>
int Abs(int x)
{
return x > 0 ? x : -x;
}

TEST(IsAbsTest,HandlerTrueReturn)
{
ASSERT_TRUE(Abs(1) == 1) << "Abs(1)=1"; //ASSERT_TRUE期待结果是true,operator<<输出一些自定义的信息
ASSERT_TRUE(Abs(-1) == 1) << "Abs(-1)=1";
ASSERT_FALSE(Abs(-2) == -2); //期待结果是false
ASSERT_EQ(Abs(1),Abs(-1));
ASSERT_NE(Abs(-1),0);
ASSERT_LT(Abs(-1),2);
ASSERT_GT(Abs(-1),0);
ASSERT_LE(Abs(-1),2);
ASSERT_GE(Abs(-1),0);
}

1、正确测试

2、将第一条语句写成: ASSERT_FALSE(Abs(1) == 1) << “Abs(1)=1”,此时再次测试就会打印出自定义的出错信息了。

三、gtest系列之事件机制

“事件” 本质是框架给你提供了一个机会, 让你能在这样的几个机会来执行你自己定制的代码, 来给测试用例准备/清理数据。gtest提供了多种事件机制,总结一下gtest的事件一共有三种:

1、TestSuite事件

需要写一个类,继承testing::Test,然后实现两个静态方法:SetUpTestCase 方法在第一个TestCase之前执行;TearDownTestCase方法在最后一个TestCase之后执行。

2、TestCase事件

是挂在每个案例执行前后的,需要实现的是SetUp方法和TearDown方法。SetUp方法在每个TestCase之前执行;TearDown方法在每个TestCase之后执行。

3、全局事件

要实现全局事件,必须写一个类,继承testing::Environment类,实现里面的SetUp和TearDown方法。SetUp方法在所有案例执行前执行;TearDown方法在所有案例执行后执行。

例如全局事件可以按照下列方式来使用:

除了要继承testing::Environment类,还要定义一个该全局环境的一个对象并将该对象添加到全局环境测试中去。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测试实例,测试Map的find()和size()函数并通过继承testing::Test来实现。

此时的TEST宏必须写成TEST_F,而且它的第一个参数必须与类名一致,

TEST_F test fixture,测试夹具,测试套,承担了一个注册的功能。

代码实现如下:

class TestMap:public testing::Test
{
public:
//添加日志
static void SetUpTestCase()
{
cout<<"SetUpTestCase"<<endl;
}
static void TearDownTestCase()
{
cout<<"TearDownTestCase"<<endl;
}
virtual void SetUp() //TEST跑之前会执行SetUp
{
cout<<"SetUp"<<endl;
test_map.insert(make_pair(1,0));
test_map.insert(make_pair(2,1));
test_map.insert(make_pair(3,2));
test_map.insert(make_pair(4,3));
test_map.insert(make_pair(5,4));
}
virtual void TearDown() //TEST跑完之后会执行TearDown
{
cout<<"TearDown"<<endl;
test_map.clear();
}
map<int,int> test_map;
};
TEST_F(TestMap,Find) //此时使用的是TEST_F宏
{
map<int,int>::iterator it=test_map.find(1);
ASSERT_NE(it,test_map.end());
}
TEST_F(TestMap,Size)
{
ASSERT_EQ(test_map.size(),5);
}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testing::InitGoogleTest(&argc, argv);//将命令行参数传递给gtest
return RUN_ALL_TESTS(); //RUN_ALL_TESTS()运行所有测试案例
}

四、gtest系列之死亡测试

这里的”死亡”指的是程序的奔溃。通常在测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输入,有的输入可能直接导致程序奔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检查程序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挂掉,这也就是所谓的”死亡测试”。

死亡测试所用到的宏:

1、ASSERT_DEATH(参数1,参数2),程序挂了并且错误信息和参数2匹配,此时认为测试通过。如果参数2为空字符串,则只需要看程序挂没挂即可。

2、ASSERT_EXIT(参数1,参数2,参数3),语句停止并且错误信息和被提前给的信息匹配。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测试实例,测试当程序出问题时候死亡测试如何使用?

五、一个关于gtest的简单例子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gtest/gtest.h>
struct LinkNode
{
int _data;
LinkNode *_next;
LinkNode(const int& data)
:_data(data)
,_next(NULL)
{}
};

class Link
{
public:
Link()
:pHead(new LinkNode(0))
{}
void PushBack(const int& data)
{
if(pHead == NULL)
return ;
LinkNode *newNode=new LinkNode(data);
if(pHead->_next == NULL){ //第一次插入结点
pHead->_next=newNode;
}
else{ //找到最后一个结点直接尾插
LinkNode *cur=pHead->_next;
while(cur->_next){
cur=cur->_next;
}
cur->_next=newNode;
}
}

void PopBack()
{
if(pHead == NULL)
return ;
LinkNode *cur=pHead;
LinkNode *prev=NULL;
while(cur->_next)
{
prev=cur;
cur=cur->_next;
}
prev->_next=NULL;
delete cur;
}

LinkNode *FindNode(const int& data)
{
if(pHead == NULL)
return NULL;
LinkNode *cur=pHead->_next;
while(cur)
{
if(cur->_data == data)
return cur;
cur=cur->_next;
}
return NULL;
}

bool Delete(int data)
{
LinkNode *pos=FindNode(data);
if(pos == NULL)
return false;
LinkNode *cur=pHead->_next;
while(cur->_next != pos)
{
cur=cur->_next;
}
cur->_next=pos->_next;
delete pos;
return true;
}

void Destroy()
{
if(pHead == NULL)
return;
LinkNode *cur=pHead->_next;
while(cur)
{
LinkNode *del=cur;
cur=cur->_next;
delete del;
del=NULL;
}
delete pHead; //删除头结点
}
LinkNode *pHead;
};

class TestLink:public testing::Test
{
public:
virtual void SetUp()
{
cout<<"SetUp"<<endl;
for(int i=1;i<=5;i++){
link.PushBack(i);
}
}
virtual void TearDown()
{
cout<<"TearDown"<<endl;
link.Destroy();
}
Link link;
};

TEST_F(TestLink,PushBack)
{
ASSERT_FALSE(link.pHead == NULL);
link.PushBack(9);
LinkNode *res=link.FindNode(9);
ASSERT_FALSE(res == NULL);
}

TEST_F(TestLink,PopBack)
{
for(int i=1;i<=5;i++){
link.PopBack();
}
}

TEST_F(TestLink,FindNode)
{
ASSERT_TRUE(link.FindNode(3));
ASSERT_TRUE(link.FindNode(2));
ASSERT_TRUE(link.FindNode(4));
ASSERT_TRUE(link.FindNode(5));
ASSERT_TRUE(link.FindNode(1));
ASSERT_FALSE(link.FindNode(7));
}

TEST_F(TestLink,Delete)
{
ASSERT_FALSE(link.pHead == NULL);
ASSERT_TRUE(link.Delete(3) == true);
ASSERT_TRUE(link.Delete(9) == false);
}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testing::InitGoogleTest(&argc,argv);
return RUN_ALL_TESTS();
}

以上测试用例都是在Linux系统下测试的,读者需自行在Linux下安装gtest。

   
41344 次浏览       18
相关文章

微服务测试之单元测试
一篇图文带你了解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之回归测试策略
人工智能自动化测试探索
相关文档

自动化接口测试实践之路
jenkins持续集成测试
性能测试诊断分析与优化
性能测试实例
相关课程

持续集成测试最佳实践
自动化测试体系建设与最佳实践
测试架构的构建与应用实践
DevOps时代的测试技术与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