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软件工程组织

 

 

软件过程改进“法宝”


2008-10-22 作者:于波 来源:网络

 

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一致公认,软件产业的发展将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软件结构化生产阶段,该阶段是以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结构化评审、结构化程序设计以及结构化测试为特征。从80年代中期开始,软件生产开始进入以过程为中心的第二阶段,以个体软件过程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过程成熟度模型CMM和群组软件过程TSP(Team Software Process)为标志,这个阶段预计在2005年前后结束。而从1995年开始,国际上已经逐步进入以软件过程、面向对象和构件重用等三项技术为基础的软件工业化生产的第三阶段。

而我国目前尚处在软件结构化生产阶段,刚刚开始向以过程为中心的第二阶段过渡。尽管国内的一些大型软件企业已经开始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基于CMM模型的过程改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更多的企业对过程改进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

不可忽视的误区

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取决于该企业的软件过程能力。如果一个企业软件过程能力越成熟,那么该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就越有保证。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在体现企业软件开发能力的因素中,技术或工具并不是第一位的。其实,许多问题不是出在不懂怎么做,而是没有安排做,做的次序不对,或不知道怎样做得更好。

目前,比照软件过程管理模型(如图一),中国的软件企业中还存在各种影响过程改进的因素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个体和组织两个方面。

在组织方面,首先,中国软件企业实施CMM往往缺乏高级管理者的支持。其次,没有足够的SEPG资源。从很多情况考虑,SEPG成员要比其他CMM相关组综合素质高一个层次,CMM相关组的管理素质需要比技术类组高一个层次,才能顺利开展工作。第三,没有合适的先行者或者没有适当全局观的项目经理配合。被组织选为先行者的人员经常说自己没有时间,由于这些人都是从各个项目中抽出来的,一般人很难有足够的权力让他们为配合CMM做工作。最后,软件组织缺乏足够详细的项目计划和监督调整机制。

在个体方面,首先,手工作坊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成为实施CMM的制约。其次,某些软件开发人员错误地认为过程管理会影响或压抑专业人员的创造性,其实这是不清楚过程的定义造成的。第三,由于软件项目的成功更多地依赖于少数人员的杰出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成功项目的经验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继承,软件生产的可重复性相对比较差。最后,软件企业人员变更相对频繁也增加了实施CMM的难度。

“三七”法则

在过程改进总体建议方面,应该从三个方面做准备,分七步走。

首先,在组织方面的准备上,除了要求高层经理出资支持CMM改善软件过程,委托具有管理职责的人员负责CMM实施之外,须成立软件工程过程组(SEPG),研究CMM、编写/修改必要的文档并推广文档;成立软件质量保证组(SQAG),研究软件质量保证技术及过程,编写/修改必要的SQA文档并推广已编写的文档,测量和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反馈项目过程状态,准备和评审过程、计划和标准,审计指定的软件工作产品以检验其遵从性,审计软件工作过程的符合性;成立软件配置管理组(SCMG),研究软件配置管理技术及过程,编写/修改必要的SCM文档并推广已编写的文档,建立必要的工具支持。

在知识准备方面,要加强培训工作,建立内部过程评估队伍和庞大的过程改善队伍。对各角色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普遍开展软件工程基础及CMM的培训,使每个岗位的人员都具备过程改进的意识,并掌握所必需的过程改进知识和技能。此外,要重视对软件工程的研究,包括方法、工具和过程,加速培养过程改进的骨干队伍。

在能力准备方面,建立有效的软件项目管理,文档化且遵循软件项目管理过程,在建立管理过程中,使用组织的方针来指导项目,建立基本软件工作产品完成准则和检查单,并迅速实施,然后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改。坚持适当的监控机制,例如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而建立的例会制度,制度化的日报和周报活动。做好实际数据收集、测量与分析工作等。重复成功的以前项目的开发经验。

改进过程总体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 确定目标:确定在一段时间内达到的改进等级。
  • 状态诊断:把过程改进要达到的状态与目前的状态作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
  • 制定计划:“凡事有计划,按计划办”不仅是CMM强调的,也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 规程制定:过程改进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事事有规程,时时有记录”,这样,即使关键人走了,原来的事也能继续而不致产生过多的停顿。
  • 过程试点:制定了规程后,要对行动计划按执行过程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其中,尤其要注重评审和验证,实现定期监控,注意采集度量数据。
  • 反馈修正:总结过程试点的经验,修订规程。
  • 过程推广:扩大应用范围。

软件过程改进实施步骤

公司的过程改进活动也是一个项目,并且是很大的项目,涉及的人员、技术和资源都很多,还要平衡现有产品或项目的进度等。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往复,螺旋上升的一个过程。

第一个步骤为高级经理下定决心,提供足够的资源来主持并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个阶段核心是评价SEPG组长的资格和资质,还包括评估培训、购买工具的预算及相应资金能否及时到位。

无论是软件商业化的过程或CMM实施的过程之中,建立规范化的易于操作的软件开发行为规范都是首先要做的工作。但是,切记,编制规范的时间一定不能长,以10到12个工作日为宜,文档不宜过多,以5~6个规程为好(对应5个或6个关键过程域),这是第二个关键阶段。评价标准可以是SEPG组长能够顺利、流畅地讲解其制定的规程。在规程编制阶段必须有老板或常务副总直接领导CMM工作。但是一定要记住,制定的过程要遵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同项目经理、有经验的开发人员研究、讨论,从而使SEPG组长能够及时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并且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第三个步骤是制定并发布公司的评估方针和方案,包括开发体系重组过程中的激励措施,中层在此阶段必须介入,这关系着过程改进的结果。SEPG和CMM实施的周例会,必须有高级经理参加,要有记录或录音作为证据,是考核的一个指标。

除此之外,对于还没有进行基于CMM改进的企业,还要重视设计复查、代码复查以及测试工作 。很多程序员习惯于“只做不想”这样一种工作方式,他们更关心每天可以写多少行代码,完成几个模块,在这种态度下,他们都很不愿意复查自己的工作,而习惯于在软件测试阶段把隐藏的错误改正过来。CMM实施过程,就是要通过各种复查,沟通信息,及早发现并更改问题。

在实施了初始的过程或技术部署后,培训成了主要问题。但人员变动时,附加培训的必要可能没被认识到,管理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而对于那些由于过硬的技术而被提升到管理职位的人员,需要接受一整套新技能的培训,包括人际关系技能。

项目经理在整个过程改进中(尤其是CMM二级)的工作量大约要占到整个总量的一半到四分之三,在评估访谈时也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些项目经理认为自己心里有一套计划,只要按计划进行就可以按时保质完成项目,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项目组之间的协调问题上,高层经理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试点或模拟项目可以很小,哪怕只有两个人,或者联合SEPG进行指导全部公司的模拟项目,这是缩短试验的最好途径。先组织配置管理活动的培训或学习,配置管理活动和质量保证活动在此期间可以得到很好的练习。

CMM为软件企业的过程能力提供了一个阶梯式的改进框架,它基于过去所有软件工程过程改进的成果,吸取了以往软件工程的经验教训,提供了一个基于过程改进的框架; 它指明了一个软件组织在软件开发方面需要管理哪些主要工作、这些工作之间的关系、以及以怎样的先后次序,一步一步地做好这些工作而使软件组织走向成熟。

但是由于CMM中不研究所有软件过程和质量改进问题,也未提供有关实现子过程域所需要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因此要进行个体软件过程PSP的实践活动,以填补这一空白,并优化过程改进途径。

 

组织简介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2 ®  UML软件工程组织 京ICP备10020922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