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裡開始?
首先,定義你企業塑模活動的範圍。你是要為整個組織來塑模,或祗是一個部門?在企業中那個工作流程跟你現在的專案有關?分析所有企業工作流程是很好的,但它可是十分沉重的任務。
一旦你已經清楚定義專案的範圍,接著重要的工作,是組成適當的團隊。你需要對業務有了解的人,同時要有人了解企業塑模。通常這個團隊的成員,根本不需要有技術人員,事實上沒有反而會更好一點。技術方面的團隊,常常太快跳進系統設計解決方案的部份。
考慮要包含進來的某些重要角色有:
團隊領導:這個人必需兼具企業領域知識和企業塑模知識,他(或她)有責任協調其他團隊成員的工作,和保持討論的焦點。
企業代表:這些人是要接受建模的組織中,不同部門的代表。他們應該很熟悉企業的工作流程,包括目前的問題和這些工作流程的益處。他們應該能夠明白工作流程詳細的情形,並從高層的觀點來了解組織。
企業流程再造人員:這些人應該熟悉目前的工作流程,對發現效率問題感興趣,同時能提出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的確,他們在過去有導入企業流程再造的成果。他們應該是好奇而不好鬥,說寫兼備的優秀溝通人員,有能力去解析問題成為可處理的部分。這是一個可選擇性的角色,發揮在企業流程再造成果上。
企業塑模者或企業流程分析師:這角色非常像企業流程再造人員,然而在這裡的企業流程無須改變。在這角色裡,你需要了解企業工作流程的人,溝通非常好的人,並且有良好的分析技能。
管理階層代表:有人必需擁有權力去決定企業的那些部分,要含蓋在企業塑模裡。這個人也能夠幫助團隊從管理階層的觀點來了解工作流程。
鑒別出企業參與者
當團隊組成後,開始要來鑒定企業參與者、企業使用案例、和企業工作者,這可以任何順序來完成。為了找尋企業參與者,考慮你所承擔的專案範圍,和問問自己那些位於範圍之外。如果你正為整個企業塑模,你要問什麼是企業邊界範圍之外的,你的答案可能是全世界的人、公司、和其他實體!所以你要縮小焦點---舉個例子,什麼是剛好在企業外面的?換句話說,誰或什麼需跟企業溝通?這些就是你的企業參與者。
舉行一個腦力激盪的會議,將有助於找出一些初步的企業參與者。你也可以重新檢討專案願景宣告(如果有的話)、組織的行銷,和其他公關題材、企業目標、和企業願景。每一項都可以幫助你去決定,那些是對企業很重要的外部實體。
讓我們看看航空公司的例子,考慮此特別航空公司的行銷題材,我們發現有兩種型態:他們試圖羸得新客戶,同時他們也試圖羸得新雇員。所以,我們可鑒定出兩個參與者:客戶和潛在的雇員(事實上,雇員是企業工作者,因為他是在組織範圍內)。重新檢視一些公關題材,我們發現他們大都關注關係人的需求和其有關的事,所以我們加入另一個謂之「關係人」的企業參與者。注意這是一家航空公司,無疑地必須遵循聯邦法規。聯邦航空總署(FAA)關心這些法規是否受到遵循,FAA
也是個參與者。航空公司向大型的航空製造商購買飛機及零件,所以航空製造商也是個參與者。他們為旅客購買食物與飲料,是從外面承辦飲食的公司。這祗是一些例子,組織應該有很多企業參與者,特別是大型的組織。圖
3.4 展示航空公司某些企業參與者的範例。
Figure
3.4 Business actors for an airline

鑒別出企業工作者
要鑒別出「企業工作者」,首先再一次檢視專案範圍,如果你在塑造整個企業模型,組織圖(organizational
chart)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定義「企業工作者」要考慮每個角色而不是每個職位(position),記住,單一的個人可以扮演很多個角色。一旦你列出「企業工作者」,就開始詳述他們。把他們在組織裡的責任、需要的技能、和其他「企業工作者」及「企業參與者」的互動情形作成文件。
在航空公司的例子,在公司裡「企業工作者」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假如我們正塑造整個組織模型,「企業工作者」將包括,正駕駛、副駕駛、導航員、男空服員、女空服員、機械師、售票員、職員、行李搬運員、保安人員。圖
3.5 顯示航空公司裡某些「企業工作者」的範例。
Figure
3.5 Business workers for an airline

鑒別出企業使用案例
為鑒別企業使用案例,我們可以從組織願景或任務陳述開始。應該這麼說,從高層的觀點,公司對外界要完成的價值是什麼。航空公司主要的服務是把顧客從一個城市空運到另一城市,所以讓我們從這個主意開始。
你接著詢問,為了把顧客從洛杉磯運送到紐約,需要什麼。第一、航空公司需要一套讓顧客購買機票的機制。然後必需登記顧客和他們的行李,將汽油、行李、和人們裝載到飛機上,從洛杉磯到紐約的飛航中做安全檢查,著陸,從飛機上卸下人及行李。這些「企業使用者案例」包括「發行機票(Issue
Ticket)」、「登記旅客(Check In Passengers)」、「登記行李(Check
In Luggage)」、「執行安全檢查(Perform Safety Check)」、「裝載飛機(Load
Aircraft)」、「降落飛機(Land Aircraft)」、「卸載飛機(Unload
Aircraft)」,當然這些祗是象徵企業的核心工作流程。如果你在塑造整個組織模型,你還要考慮銷售、行銷、會計、和企業其他領域。
發現「企業使用者案例」的其他方法,尚包括腦力激盪會議,複審企業的流程(processes)和步驟(procedures),訪問顧客和其他關係人,或者是你自己的企業顧問。假如它是費時的話,要有耐心,因為此過程帶有一點藝術和一點科學。
秀出「互動」
下一步劃出一個或多個企業使用案例圖示,圖中顯示「企業工作者」、「企業參與者」和「企業使用案例」間的互動。一個從「企業工作者」到「企業使用案例」的箭頭,暗示工作者開始實施由使用案例所描述的過程。在下面的例子,安全協調員發起「實施起飛前安全檢查」的過程。

一個箭頭從「企業參與者」到「企業使用案例」,意指參與者開始實施此過程。例如,顧客可以發起「發行機票(Issue
Airline Ticket)」這個過程。

假如你有大量的「企業使用案例」、「企業參與者」、「企業工作者」,你可能想把它們組成一個組織單位,這有助於組織此模型,並使人容易閱讀及了解。如果你採用這種方法,對每個組織單位建立個別的企業使用案例圖。
圖
3.6 是一家航空公司「企業使用案例圖」的例子。
初期的「企業使用案例圖」一旦建構完成,發佈它們以獲得回饋,直到認可。
寫詳述文件
這個過程給你對於什麼在組織裡面,什麼在組織外面,有一個高階的觀點。然而還無法讓你了解每一個使用案例的背後,有什麼詳細的工作流程,所以下個步驟是鑽研那些細節。
為每一個企業使用案例,寫下整個使用案例的工作流程。如上面所討論的,此工作流程可運用指定步驟編號、流程圖、或活動圖來製作文件。記住要寫下主要流程,也就是事件的正常路線,和任何替代流程。假如它是個很複雜的流程,或是有很多替代流程,活動圖將可能是最好用來紀錄此工作流程的方式。
假如你是使用「瑞理統一流程(Rational
Unified Process)」,建立另有一個產物叫「企業使用案例報告(business
use case report)」,它包含有關此使用案例的細節像說明(description)、目標(goals)、工作流程(workflow)、關係(relationships)、及特殊的需求(special
requirements)。
當所有使用案例的詳情都被寫下後,你就擁有活像組織的寫照。這使用案例告訴你組織在做什麼,工作流程讓你知道每個使用案例如何完成目標的詳情,參與者告訴你那些在組織外面,並與組織互動,企業工作者告訴你組織中的角色,組織單位告訴你公司如何組織而成,企業使用案例的報告給你使用案例的額外資訊。最後,企業使用案例圖告訴你有什麼樣的關係,介於這些元素全體之間。
Figure
3.6 Business Use Case Diagram for an airline

下一步,讓我們看看在
Rational Rose 裡,如何去塑造這些 UML 的概念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