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软件工程组织

CMMI-2级必需的和期望的模型要素
51CMM.COM原创   译者:人在深圳 [2003/05/28]

 

1.需求管理
1.1 目的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管理项目产品和产品构件的需求,并且识别需求与项目计划、工作产品之间的矛盾。
1.2 具体目标和通用目标
SG1管理需求
需求已得到管理,并且需求与项目计划、工作产品之间的矛盾已被识别。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1.3 目标的实物
1.3.1 SG1管理需求
需求已得到管理,并且需求与项目计划、工作产品之间的矛盾已被识别。
SP1.1 取得对需求的理解
理解需求提出者(提出)需求的确切意图。
SP1.2 取得需求承诺
取得项目成员对需求的承诺。
SP1.3 管理需求更改
管理项目进展中需求的更改。
SP1.4 保持需求的双向可追溯性
保持需求与项目计划、工作产品相互之间的双向可追溯性。
SP1.5 识别项目工作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识别项目计划、工作产品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1.3.2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1.4 执行承诺
GP2.1 建立组织的方针
针对计划及执行需求管理的过程,建立组织的方针并加以保持。
1.5 执行能力
GP2.2 计划过程
制定并且保持执行需求管理过程的计划。
GP2.3 提供资源
对执行需求管理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提供适当的资源。
GP2.4 分配职责
对执行需求管理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分配职责和权限。
GP2.5 培训人员
必须培训执行和支持需求管理过程的人员。
1.6 引导(过程的)执行
GP2.6 管理配置
给需求管理过程中的指定工作产品以适宜的配置管理水平。
GP2.7 识别并且包含相关方
对照计划识别并且包含需求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方。
GP2.8 监视和控制过程
对照执行过程的计划,监视和控制需求管理过程,并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
1.7 验证(过程的)执行
GP2.9客观评估坚持状况
对照过程的描述、规则、程序,客观评估需求管理过程的坚持状况,并处理未按此执行的相关事宜。
GP2.10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需求管理的)状态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需求管理过程中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问题。
2.项目计划
2.1 目的
项目计划的目的是建立并且保持定义项目活动的计划。
2.2 具体目标和通用目标
SG1 建立估计
项目计划参数的估计已建立并已保持。
SG2 形成项目计划
作为管理项目的基础,项目计划已建立并已保持。
SG3 取得对计划的承诺
对项目计划的承诺已建立并已保持。
GG2 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2.3 目标的实物
2.3.1 SG1 建立估计
项目计划参数的估计已建立并已保持。
SP1.1 估计项目的范围
建立一个从最高层次展开的工作详细展开架构(WBS),以估计项目的范围。
SP1.2 建立工作产品和任务特征的估计
建立并保持对工作产品和任务的特征的估计。
SP1.3 定义项目生命周期
定义项目的生命周期阶段,在此之上确定计划工作量。
SP1.4 确定对工作量和成本的估计
基于判断的基本原理,估计项目工作产品和任务的工作量和成本。
2.3.2 SG2开发项目计划
作为管理项目的基础,项目计划已建立并已保持。
SP2.1 建立预算和进度表
建立并保持项目的预算和进度表。
SP2.2 识别项目风险
识别并分析项目风险。
SP2.3 对(项目的)数据管理进行计划
对项目的数据管理进行计划
SP2.4计划项目资源
对完成项目必要的资源进行计划。
SP2.5 对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计划
对完成项目所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计划。
SP2.6 对相关方事务进行计划
对已识别的相关方的事务进行计划。
SP2.7 建立项目计划
建立并且保持项目计划的全部内容。
2.3.3 SG3取得对计划的承诺
对项目计划的承诺已建立并已保持。
SP3.1 回顾对项目有影响的计划
回顾所有对项目有影响的计划以理解项目应承诺的责任。
SP3.2 均衡工作和资源的水平
均衡项目计划,以使工作和可利用的、估计可得到的资源相适应。
SP3.3取得对计划的承诺
取得执行和支持项目完成的相关方的承诺。
2.3.4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2.4 执行承诺
GP2.1 建立组织的方针
针对计划和执行项目计划的过程,建立组织的方针并加以保持。
2.5 执行能力
GP2.2 计划过程
建立并且保持执行项目计划过程的计划。
GP2.3 提供资源
对执行项目计划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提供适当的资源。
GP2.4 分配职责
对执行项目计划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分配职责和权限。
GP2.5培训人员
必须培训项目计划过程中的执行人员和支持人员。
2.6引导(过程的)执行
GP2.6 管理配置
给项目计划过程中的指定工作产品以适当的配置管理水平。
GP2.7 识别并且包含相关方
对照计划识别并且包含项目计划过程中的相关方。
GP2.8 监控过程
对照执行过程的计划,监视和控制项目计划过程,并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
2.7验证(过程的)执行
GP2.9 坚持客观的评价
对照过程的描述、规则、程序,客观评估项目计划过程的坚持状况,并处理未按此执行的相关事宜。
GP2.10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项目计划过程的)状态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需求管理过程中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问题。
3.项目监控
3.1 目的
项目监控的目的是理解项目的进展,以便当项目的执行情况发生值得关注的偏离时执行适宜的纠正措施。
3.2 具体和通用实物
SG1 对照计划对项目进行监控
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和进展已被对照计划进行监视。
SG2 管理纠正措施直到关闭
当项目的执行或结果发生值得关注的偏离时,纠正措施已被管理,直到关闭。
GG2 使已管理的过程制度化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3.3 目标的实物
3.3.1 SG1 监控项目偏离计划的情况
监视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和进展,避免偏离项目计划。
SP1.1 监控项目计划参数
监视项目计划参数的实际值,避免偏离项目计划。
SP1.2 监视承诺
监视在项目计划中已明确的承诺。
SP1.3 监视项目风险
监视在项目计划中可识别的风险。
SP1.4 监视数据管理
监视项目数据管理状况,避免偏离项目计划。
SP1.5 监视相关方的参与
监视相关方的参与状况,避免偏离项目计划。
SP1.6 指导进度回顾
定期回顾项目进度、执行情况、争议。
SP1.7 指导里程碑回顾
回顾项目已选定的里程碑的进度和结果。
3.3.2 SG2管理纠正措施
当项目的执行或结果发生值得关注的偏离时,管理纠正措施直到关闭。
SP2.1 分析争议
收集并且分析争议,确定必要的纠正措施以处理争议。
SP2.2 采取纠正措施
对已确定的争议采取纠正措施。
SP2.3 管理纠正措施
管理纠正措施直到关闭。
3.3.3 GG2 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3.4 执行承诺
GP2.1 建立组织的方针
针对计划和执行项目监控的过程,建立组织的方针并加以保持。
3.5 执行能力
GP2.2 计划过程
建立并且保持执行项目监控过程的计划。
GP2.3 提供资源
对执行项目监控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提供适当的资源。
GP2.4 分配职责
对执行项目监控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分配职责和权限。
GP2.5培训人员
必须培训项目监控过程中的执行人员和支持人员。
3.6引导(过程的)执行
GP2.6 管理配置
给项目监控过程中的指定工作产品以适当的配置管理水平。
GP2.7 识别并且包含相关方
对照计划识别并且包含项目监控过程中的相关方。
GP2.8 监控过程
对照执行过程的计划,监视和控制项目监控过程,并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
3.7验证(过程的)执行
GP2.9 坚持客观的评价
对照过程的描述、规则、程序,客观评估项目监控过程的坚持状况,并处理未按此执行的相关事宜。
GP2.10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项目监控过程的)状态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项目监控过程中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问题。
4.供应商协议管理
4.1 目的
供应商协议管理的目的是管理供应商供应的产品出现的、在正式协议中已明确问题。
4.2 具体和通用实物
SG1 建立供应商协议
与供应商签订的协议已制定并已且保持。
SG2 满意的供应商协议
与供应商签订的协议使项目(组)和供应商双方均满意。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4.3 目标的实物
4.3.1 SG1 建立供应商协议
与供应商签订的协议已制定并已且保持。
SP1.1 确定获取物的类型
对每一个要获取的产品或产品构件,确定获取物的类型。
SP1.2 选择供应商
根据能力评估结果,对可达到指定要求和确定标准的供应商进行选择。
SP1.3 制定供应商协议
制定并且保持与供应商签订的正式协议。
4.3.2 SG2 满意的供应商协议
与供应商签订的协议使项目(组)和供应商双方均满意。
SP2.1 评估外协产品
评估外协产品,以确保能够满足在供应商协议中已包含的指定要求。
SP2.2 执行供应商协议
和供应商按照协议规定采取行动。
SP2.3 接收已获取的产品
在接收已获取的产品前,确保(双方都)满意供应商协议。
SP2.4 运输产品
将已获取的产品从供应商处运输至项目(组)。
4.3.3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4.4 执行承诺
GP2.1 建立组织的方针
针对计划和执行供应商协议管理的过程,建立组织的方针并加以保持。
4.5 执行能力
GP2.2 计划过程
建立并且保持执行供应商协议管理过程的计划。
GP2.3 提供资源
对执行供应商协议管理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提供适当的资源。
GP2.4 分配职责
对执行供应商协议管理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分配职责和权限。
GP2.5培训人员
必须培训供应商协议管理过程中的执行人员和支持人员。
4.6引导(过程的)执行
GP2.6 管理配置
给供应商协议管理过程中的指定工作产品以适当的配置管理水平。
GP2.7 识别并且包含相关方
对照计划识别并且包含项目供应商协议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方。
GP2.8 监控过程
对照执行过程的计划,监视和控制供应商协议管理过程,并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
4.7验证(过程的)执行
GP2.9 坚持客观的评价
对照过程的描述、规则、程序,客观评估供应商协议管理过程的坚持状况,并处理未按此执行的相关事宜。
GP2.10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供应商协议管理过程的)状态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供应商协议管理过程中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问题。
5.测量与分析
5.1 目的
测量与分析的目的是开发并保持测量能力,用于支持管理信息的需要。
5.2 具体和通用目标
SG1 安排测量与分析活动
根据(测量)目标和已确定的信息需要,安排测量对象和活动。
SG2 提供测量结果
根据(测量)目标和已确定的信息需要得出的测量结果已被提供。
GG2 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5.3 目标的实物
5.3.1 SG1 安排测量与分析活动
根据(测量)目标和已确定的信息需要,安排测量对象和活动。
SP1.1 建立测量对象
建立和保持源于(测量)目标和已确定的信息需要的(测量)对象。
SP1.2 详细描述测量
根据测量对象,详细描述测量过程。
SP1.3 详细描述数据收集和存储程序
详细描述如何获取和存储测量数据。
SP1.4 详细描述分析程序
详细描述如何分析和汇报加测量数据。
5.3.2 SG2 提供测量结果
根据(测量)目标和已确定的信息需要得出的测量结果已被提供。
SP2.1 收集测量数据
获取详细的测量数据。
SP2.2 分析测量数据
对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说明。
SP2.3 存储(测量)数据和结果
管理和存储测量数据、测量规程,及分析结果。
SP2.4 沟通(测量)结果
向所有相关方汇报测量和分析活动的结果。
5.3.3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5.4 执行承诺
GP2.1 建立组织的方针
针对计划和执行测量与分析过程,建立组织的方针并加以保持。
5.5 执行能力
GP2.2 计划过程
建立并且保持执行测量与分析过程的计划。
GP2.3 提供资源
对执行测量与分析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提供适当的资源。
GP2.4 分配职责
对执行测量与分析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分配职责和权限。
GP2.5培训人员
必须培训测量与分析过程中的执行人员和支持人员。
5.6引导(过程的)执行
GP2.6 管理配置
给测量与分析过程中的指定工作产品以适当的配置管理水平。
GP2.7 识别并且包含相关方
对照计划识别并且包含项目测量与分析过程中的相关方。
GP2.8 监控过程
对照执行过程的计划,监视和控制测量与分析过程,并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
5.7验证(过程的)执行
GP2.9 坚持客观的评价
对照过程的描述、规则、程序,客观评估测量与分析过程的坚持状况,并处理未按此执行的相关事宜。
GP2.10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测量与分析过程的)状态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测量与分析过程中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问题。
6.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6.1 目的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的目的是对职员和管理提供对过程和协作工作产品客观的认识。
6.2 具体和通用目标
SG1 客观地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
过程的执行状况、协作工作产品及服务、适用于过程的描述、规则和程序已被客观的评价。
SG2 提供客观的认识
未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已被客观追踪和沟通,并确保解决。
GG2 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6.3 目标的实物
6.3.1 SG1 客观地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
过程的执行状况、协作工作产品及服务、适用于过程的描述、规则和程序已被客观的评价。
SP1.1 客观地评价过程
对照适用于过程的描述、规则和程序,客观地评价指定的执行过程。
SP1.2 客观地评价工作产品和服务
对照适用于过程的描述、规则和程序,客观地评价指定的工作产品和服务。
6.3.2 SG2 提供客观的认识
未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已被客观追踪和沟通,并确保解决。
SP2.1 沟通并确保未能达成一致的问题有解决途径
沟通质量问题并确保职员和管理者之间未能达成一致的问题有解决途径。
SP2.2 建立记录
建立并保持质量保证活动中的记录。
6.3.3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6.4 执行承诺
GP2.1 建立组织的方针
针对计划和执行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建立组织的方针并加以保持。
6.5 执行能力
GP2.2 计划过程
建立并且保持执行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计划。
GP2.3 提供资源
对执行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提供适当的资源。
GP2.4 分配职责
对执行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分配职责和权限。
GP2.5培训人员
必须培训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中的执行人员和支持人员。
6.6引导(过程的)执行
GP2.6 管理配置
给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中的指定工作产品以适当的配置管理水平。
GP2.7 识别并且包含相关方
对照计划识别并且包含项目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中的相关方。
GP2.8 监控过程
对照执行过程的计划,监视和控制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并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
6.7验证(过程的)执行
GP2.9 坚持客观的评价
对照过程的描述、规则、程序,客观评估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坚持状况,并处理未按此执行的相关事宜。
GP2.10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状态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中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问题。
7.配置管理
7.1 目的
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建立并且保持工作产品使用配置识别、配置控制、配置状态清算、配置审核的完整性。
7.2 具体和通用目标
SG1 建立基线
指定工作产品的基线已建立。
SG2 追踪并控制更改
配置管理中工作产品的更改已被追踪和控制。
SG3 建立完整性
已建立并保持基线的完整性。
GG2 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7.3 目标的实物
7.3.1 SG1 建立基线
指定工作产品的基线已建立。
SP1.1 识别配置项目
识别配置管理中需要采用的配置项目、组件、及相关工作产品。
SP1.2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建立并保持用于控制工作产品的配置管理和配置更改管理系统。
SP1.3 生成或分发基线
生成或分发对内部使用及分发至顾客的基线。
7.3.2 SG2 追踪并控制更改
配置管理中工作产品的更改已被追踪和控制。
SP2.1 追踪更改要求
追踪对配置项目更改的要求。
SP2.2 控制配置项目
控制配置项目的更改。
7.3.3 SG3建立完整性
已建立并保持基线的完整性。
SP3.1 建立配置管理记录
建立并保持描述配置项目的记录。
SP3.2 执行配置审核
执行配置审核以保持配置基线的完整性。
7.3.4 GG2 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
作为已管理的过程,过程已被制度化。
7.4 执行承诺
GP2.1 建立组织的方针
针对计划和执行配置管理的过程,建立组织的方针并加以保持。
7.5 执行能力
GP2.2 计划过程
建立并且保持执行配置管理过程的计划。
GP2.3 提供资源
对执行配置管理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提供适当的资源。
GP2.4 分配职责
对执行配置管理过程、及过程中开发工作产品、提供服务,分配职责和权限。
GP2.5培训人员
必须培训配置管理过程中的执行人员和支持人员。
7.6引导(过程的)执行
GP2.6 管理配置
给配置管理过程中的指定工作产品以适当的配置管理水平。
GP2.7 识别并且包含相关方
对照计划识别并且包含项目配置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方。
GP2.8 监控过程
对照执行过程的计划,监视和控制配置管理过程,并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
7.7验证(过程的)执行
GP2.9 坚持客观的评价
对照过程的描述、规则、程序,客观评估配置管理过程的坚持状况,并处理未按此执行的相关事宜。
GP2.10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评估(配置管理的)状态
用更高层次的管理回顾配置管理过程中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CMMI-SE/SW/IPPD/SS,V1.1 Staged


版权所有:UML软件工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