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软件工程组织

ISO 9000 2000新版標準與軟體業之應用
寶發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胡佑長
1997年第四季WD1( Working Draft )版問世以來,歷經了近四年的集思廣益與討論,2000年新版的ISO 9000國際品質管理系統標準終於在20001215日正式問世,為新世紀的品質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標準與思考。與1994年舊版比較起來,2000年新版的ISO 9000不僅更為完整,也更具有彈性,可以更廣泛的適應於不同的行業與不同規模的組織。2000年新版的ISO 9000同時也對舊版的缺點或易誤淆之處作了修正與澄清,再加上與八大管理原則的配合,不僅能更清楚的指引組織如何建立有效的品質管理系統,更能幫助組織朝向持續改善的全面性品質管理系統邁進。而在企業最關心的轉換成本上,制訂2000年新版的ISO/TC 176委員會自始即將「轉換過程中任何潛在成本降到最低,並使任何增加的成本均可轉為附加價值的投資」列為主要目標之一。ISO國際標準組織也深信組織在轉換新版後所獲得的利益將超過轉換的可能成本。   
 
由於轉換到新版有著顯著的利益,因此新版甫一公布,國內有許多企業,已紛紛搶先轉換到2000新版。本文將對2000年新版的ISO 9000及軟體產業的應用作一簡單的介紹,希望能有助於讀者對2000年新版ISO 9000國際品質管理標準能的初步認識。

註:2000年版ISO 9000中以"組織"(Organization)一詞取代舊版的"供應商"( Supplier),以表示推動ISO 9000之單位,本文亦遵循使用之。

新版修訂背景:
  ISO國際標準組織對ISO 9000系列標準的政策是每五年檢討一次,以確定其持續符合市場的需求。ISO 9000 2000年版的改版工作由ISO/TC176 技術委員會( Technical Committee )負責進行,TC176技術委員會是由ISO全世界會員國中有意願的品質專家所組成。在新版制訂過程中,不僅透過廣大的使用者調查以制訂規格與目標,同時也對每一版的主要部份進行使用者驗證與確認( User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工作。自1997年第四季的WD1版以來,歷經了七個草稿版本,最後才在2000年底正式發行新版的ISO 9000 國際品質標準。其制訂過程不僅嚴謹,更廣泛徵詢實際使用者的意見,使得最終的新版標準不僅具備嚴謹完整的理論架構,更能廣泛的適用於不同產業。

2000年版ISO 9000家族:
2000年新版ISO 9000系列包含如表一所示的三份文件,其中ISO 90012000是唯一的認證標準,ISO 9000ISO 9004則為指引性文件。與94年版標準包含ISO 9001ISO 9002ISO 9003等三份認證標準的架構明顯的不同。單一的認證標準是2000年新版重要的特點。所有申請品質管理系統認證的組織申請的都是ISO 9001,但是組織可依實際狀況,在符合標準的規定下,排除某些特定條款,以符合需求。

(表一: 2000年版 ISO 9000系列標準)

標準或指引
目的
94年版對應文件
ISO 9000: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 提供瞭解標準的起點,說明ISO 9000系列中使用之基本辭彙及定義以避免誤解。 取代ISO 8402ISO 9000-1
ISO 9001: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用以評估組織是否有能力滿足客戶及適用法規要求以達成客戶滿意之需求標準。ISO 9001:2000ISO 9000 系列中唯一可供第三者評鑑使用之標準。 取代ISO9001:1994ISO 9002、及ISO 9003
ISO 9004: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Guidelines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指引性標準以提供品質管理系統持續改善之指導,幫助組織自維持客戶滿意中獲得利益。 取代 ISO 9004-1

ISO 9001:2000構與特點:
94年版相較,2000年新版的ISO 9001有大幅的修改與擴增,不僅篇幅自原來的四章擴增為八章,在整個內容架構上也都作了大幅的調整。除了簡介(0)、範圍(1)、參考標準(2)、辭彙與定義(3)外,第4章說明品質管理系統之一般性要求及文件化要求。第五章到第八章則分別規範管理責任、資源管理、產品實現、及量測分析改善等工作(請參看圖一:ISO 9001:2000 條文要項)。限於篇幅的考量,條文要項將於後續的系列文章中說明,本文僅討論ISO 9001:2000 的重要改版精神。

 

(圖一: 2000年版 ISO 9000系列標準)

  如前所述,2000年版的ISO 9001不論在章節及內容上均較94年版作了大幅的擴充與修訂,可說是一次大幅度的演進,筆者認為這次改版也可說是ISO 9001標準本身在持續改善精神上的體現。歸納新版的修改方向及內容,可以看到以下幾個要點:


()、 與八大管理原則的結合:
  伴隨著新版ISO 9000標準的發表,ISO國際標準組織同時提出與新版ISO 9000標準搭配的八大管理原則,並發表了說明小冊(請參閱http://www.iso.ch/9000e/QMP.html)。八大管理原則可說是2000年版的ISO 9000精神所在,組織在建置品質系統時,除了遵照ISO 9001條文的要求外,應同時瞭解與實現以下八個管理原則:

1. 客戶導向(Customer Focus ):組織的存在與成長有賴於客戶的持續支持,組織必須了解與符合客戶現在及未來之需求,並儘可能地超出客戶的預期。
2. 領導能力(Leadership):領導者應設立一致性之組織目標與方向。他們必須創造並維護內部環境,使得員工得以全力投入以達成組織目標。
3. 全面參與(Involvement of people):各階層的員工均為組織之要素,透過各階層員工的全面性參與,共同發揮其能力以增進組織的利益。
4. 流程導向(Process Approach):以流程方式管控相關的活動與資源,以可更有效地達成所要的成果。
5. 系統化管理(System Approach to Mangement):以系統性的觀點,確認、了解並管理組織之關聯性流程,以提昇組織之效率及效能,以達成組織之目標。
6. 持續改善(Continual Improvement):持續的改善組織整體的效能應為組織之永久目標。
7. 依據事實的決策(Factual approach to decision making):對資料及知識之分析以產生有效的決策。
8. 互利之供應商關係(Mutually beneficial supplier relationship):組織與其供應商為相互依存的個體,建立互利的關係可同時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 採用流程模式(Process Model)之管理模式:
  2000年版ISO 9000採用 "流程"(Process)的觀念。依據IEEE 610的定義,流程為" 達到特定目標所執行的一連串步驟"(a sequence of steps performed for a given purpose)。(圖二 流程管理模式)說明流程管理的概觀,每一流程均有其輸入及輸出,組織應對每一流程進行管理、賦予資源、進行監督、量測及分析,並持續改善每一流程之效能。

 


  組織間通常存在有多項流程,其中用以製造提供客戶所需產品或服務之流程為主流程,如軟體需求分析、軟體設計、程式撰寫、系統測試、產品包裝運送等流程。輔助流程則支持主流程,以維持主流程有效運作,或維持產品/服務品質,如文件管制、建構管理、矯正預防等流程。組織應系統性的結合組織中各項主流程及輔助流程,依客戶之需求(輸入),以產生客戶所需之產品或服務(輸出)。對組織中的關聯性的流程,組織應依系統化管理的方式,整體性的確認、了解與管理各關聯流程及介面,找出效率不佳或不能達到預期效果之流程或介面,以持續改善流程的效率與產品品質,並提昇組織之整體效率與效能。(圖三)展示軟體開發工作的一種可能的流程架構。

   一個中等以上組織的相關流程可能即相當的複雜,組織可以採用TOP-DOWN的階層式方法進行複雜流程的規劃分析,以利對整體流程的管理。

  採用流程管理模式,將有助於組織專注於滿足客戶需求之流程,提高工作間的連貫性,同時有助於人員對各項工作之監督、瞭解與管理,使組織可以有效的改善品質與執行效率。結合系統化管理及流程導向的觀念,更能以結構化的管理組織內各項活動,專注於重要的流程,減少工作介面間的問題,使組織能達到所需之品質與效能。


(圖三:軟體開發流程釋例)

()、調客戶導向,持續追求客戶更高滿意:
  客戶的支持是組織持續生存與成長的基礎,「客戶滿意」是組織追求品質的目的, ISO 9001:2000標準中極力強調「客戶導向」;八大管理原則中對組織實現「客戶導向」並有如下之指引:
1.研究與了解客戶需求及期待。
2.確認公司目標能與客戶之需求及期待相結合。
3.確認客戶之需求及期待在組織內被充分溝通。
4.量度客戶滿意度,並針對量度結果採取適當之行動。
5.系統性的管理客戶關係
6.確保以適切且平衡之方法滿足客戶及相關人員之需求(如公司所有人、員工、供應商、財務人員、相關組織、社會)。

  配合「客戶導向」原則,ISO 9001:2000標準中同時規範了如圖四:〞「客戶導向」需求架構圖"所示之各項相關需求。以下試以管理責任、需求溝通、產品實現、客戶滿意監測、分析與改善等五個構面說明ISO 9001:2000標準對客戶導向之相關需求:

l.管理責任: ISO 9001:2000標準中規範管理階層具有確保客戶需求被確認與達成、建立與追求符合產品需求的品質目標、建立組織內部對顧客需求的認知與重視等責任,管理審查時並應審查客戶抱怨及矯正預防措施之相關事項。此外並規定組織應賦予品質系統足夠的資源,以致力於客戶滿意,而資源配置通常亦為管理階層之責任。因此管理階層可說是組織內推動客戶導向原則之推動者。 「客戶導向」原則之實現及客戶滿意之提昇均有賴於組織中全員之共同參與執行,因此組織全員亦均必須認知與重視客戶之需求,同時,組織應建立有效的內部溝通管道,以確保客戶最新的需求能即時傳達給所有有關人員。
2.需求溝通: 組織則應建立有效的客戶溝通管道,並透過產品需求鑑定及審查工作,確認組織已能有效掌握及瞭解客戶對產品所有需求,並有能力達成客戶之要求。
3.產品實現: 考慮客戶需求、法令規章、組織目標等各項需求,組織需建立各項流程,以達成對客戶的承諾,提供令客戶滿意的產品及服務。
4.客戶回饋: 除了瞭解客戶需求,並提供滿足需求之產品與服務外,組織更必須決定獲得客戶感覺資訊的方法,以監控客戶感覺之資訊,並採取適當的行動,以改善客戶感覺、改進內部流程、提昇產品品質。實務上,組織有許多管道可獲得客戶感覺的相關資訊,例如客服中心資料、客戶抱怨、市場反應、客戶滿意度調查、產品意見表等。組織應依據業務實際狀況規劃及選用適當的管道及方法以蒐集客戶感覺的資料,並應持續監控分析所獲得之客戶感覺資料,適當處理客戶的抱怨,分析客戶感覺之變化趨勢。所謂「客戶抱怨是企業重要的資產」,自客戶回饋資訊中分析改進事項與客戶滿意提昇方向應成為組織持續進步之重要動力。

5.分析改善:
組織應將客戶滿意資料納入資料分析機制中,以評估品質管理系統何處可進行持續改善。實務上,對客戶滿意資料的分析可能包含對客戶抱怨、客戶建議、產品使用問題、客戶需求、客戶滿意度趨勢等項目之統計及分析。組織可自分析結果中找出諸如客戶常見需求、產品品質問題、產品設計問題、客戶服務問題、客戶訓練方向、產品提供流程、市場競爭力增強方向等各種改善項目及改善方向,並據以研擬矯正預防措施,或作為產品/服務改善之需求回饋資料,乃至延伸為知識管理的一環;使得組織可以持續抓住客戶的心,順應市場脈動,成為不斷進步的學習型組織。

()、 完整的量測、分析與改善機制,追求持續改善。
  延續ISO 9000PDCA管理模式並體現〞依據事實的決策原則,ISO 9001:2000中將有關於量測、分析與改善機制的相關要求予以集中並進一步規範成為獨立的一章。監控與量測的範圍除了產品以外,配合"客戶導向""流程導向"之原則,同時納入了對顧客滿意及流程的監控與量測,各項量測結果並均應進行資料分析,據以進行矯正預防行動,而落實持續改善之目標。量測、分析與改善之整體機制請參看下圖:


圖五:量測、分析與改善機制示意圖

  流程監控使得組織得以監控與分析各項流程之效率與效能,以提昇組織運作效率。客戶滿意監測,則使組織能得到使用者最終的回饋,獲得產品改善機會,持續獲得客戶的支持。如果能落實施行,這兩項新的量測需求對組織的競爭力將有顯著的貢獻。 PDCA及持續改善一直都是ISO 9000系列標準重要的精神,但許多單位在落實檢查(CHECK)及行動(ACTIVE)等二項工作上仍不免有一些程度上的差異,持續改善的成效也仍可再進一步發揮。ISO 9000:2000標準中加強對此一方面的具體需求,相信可以幫助實施單位進一步落實PDCA管理循環,並達到持續改善的效益。

()、 考慮面廣但維持彈性的需求。
  除了前述各個原則性要項外,ISO 9001:2000標準中還有許多特點與調整,限於篇幅,不能一一列舉。整體而言,ISO 9001:2001標準較94年版標準在考慮面上更為廣泛,並納進了許多先進的管理理念。但在需求規定上則較具彈性,組織可以依據實際需求而有更多的調適空間,因此更能適應於不同行業及規模之組織。以下列舉幾項常被討論的特點:

1.放寬對文件化的要求,組織可以更彈性的方式建立品質制度:
 
不同於舊版標準中處處要求程序的印象,ISO 9001:2000標準中雖然也強調程序,但標準中只要求文件管制、品質記錄管制、不合格品管制、內部稽核、矯正措施、預防措施等六個項目一定要有書面化程序,其餘項目則可以由組織依據實際需求,考慮以下項目,而決定文件化程度:
組織的規模及活動的類型
流程之複雜性及其相互關係
人員的勝任能力
2.強調管理階層的責任
  管理者支持是品質系統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在更彈性的品質系統需求下,管理者對品質系統的認知與決心更形重要。ISO 9001:2000標準中以專章(5.管理責任)說明管理階層的責任,包含管理承諾、客戶導向的實現、品質政策的建立與落實、品質目標與品質管理系統的規劃、責任、授權的界定與溝通、管理代表的指派與授權、有效內部溝通流程的建立與實施、管理審查的施行等項目。以更清楚的定義與要求管理階層的責任,確保管理階層深入的關注與參與品質系統,使管理理念與品質系統能緊密的結合,並能有效的建置與落實執行。
3.加強資源管理之需求:
  ISO 9001:2000標準整合94年版標準中4.1.2.24.2.34.9、及4.18等節對資源的需求,具體延伸與規範而成〞6.0資源管理〞一章,加強對資源管理的需求。組織須決定並提供品質系統持續改善及致力於客戶滿意所需的資源,包含人力資源、設施、及工作環境等各方面。其中,在人力資源上,除了原有的人員資格與教育訓練需求外,增加了對人員訓練措施有效性的評估,並要求員工認知所執行活動與品質目標的關連性與重要性,不僅對人員勝任能力有更嚴謹的要求,也同時體現全員參與之原則。
4.具體可量化並在各階層展開的品質目標:
  延伸舊版對公司品質目標之要求,ISO 9001:2000標準除了要求組織應有可量度之品質目標外,更要求品質目標應於組織內相關職能與階層中被建立。意即組織的品質目標應展開為各階層之品質目標,以確保組織品質目標的達成途徑。例如公司的品質目標或許訂為90%的客戶滿意度,則此一品質目標除藉由如滿意度調查等方式以量度其達成情形外,各部門並應展開為部門目標以促成此一品質目標之達成。例如,產品部門可能以產品可靠度為品質目標,維修部門可能制訂其維修時效為品質目標,客服部門可能制訂服務滿意度為品質目標。藉由各部門細部目標的具體達成,而建立組織品質目標的達成途徑。此一要求雖然更為嚴謹,但有利於將組織策略性之目質目標轉化為部門之操作型目標,與品質系統作業流程緊密結合,以促成品質目標的達成。
5.建立與其他管理制度整合之機制:
  ISO 9001:2000標準在整體架構與考量上與ISO 14001:1996之整合,使二者可以完整地結合為一體的管理系統。並與未來其他相關的ISO管理系統標準亦可望有效整合。使得組織在建立與執行各項管理系統標準時可以更加順暢。而作為指導綱要的ISO 9004:2000也與ISO 9001:2000有相同之架構,使組織能更容易的瞭解與應用。

軟體業之應用:

  軟體同業在使用舊版的ISO 9000系列標準時,常有覺得過於偏向製造業,不易瞭解與運用之感。2000年新版的ISO 9001在此一方面有了大幅的改善,不僅整體條文架構及用語考慮到各類產業的需求,標準中更有多處針對軟體業特性提出備註說明,而新版採用的流程導向原則,則與SEI(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提出的軟體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模式一致,因此,軟體業在運用上將會感到更加有效而貼切。

  表二歸納整理ISO 9001:2000標準與軟體工程工作間之對應關聯。由表二可以看出,ISO 9001:2000標準不僅涵蓋主要的軟體工程工作,更包含了其他重要的整體性要項。一般而言,當討論軟體品保或軟體工程時,常常會比較著重於軟體開發流程與標準、開發測試技術與工具、測試流程、維護流程、專案管理方法、乃至建構管理、檢視複核技術、軟體度量、經驗累積與改善等項目。對於組織整體運作項目,如組織權責、資源運用、稽核、管理審查、內部溝通、組織整體流程之改善,乃至知識管理與分享等往往較少考慮。而ISO 9001:2000標準則為組織整體品質管理系統之規範,雖然較少考慮產業個別之技術,但有著較理想之管理架構。依筆者多年來推動與輔導軟體單位品保之經驗,如果只引進技術與方法,在人員流動、業務擴張、管理機制不足等因素下,往往會不易長久貫徹實行,而不能得到長遠之成效。因此有心長久落實品質之軟體同業,除了積極引進軟體工程及品保技術外,誠宜選擇類似ISO 9001:2000標準之品質管理系統,建立架構完整之系統,藉由管理責任、組織權責、內外部稽核、持續改善機制等機制以確保所引進之技術與流程能持續運作,持續檢討改善,而獲得長期之利益。

表二:ISO 9001:2000標準與軟體工程對應關聯表

軟體工程工作
對應ISO-9001條文
具體而文件化之品質制度與執行記錄 4.品質管理系統
專案規劃 7.1 產品實現的規劃
合約及需求分析 7.2 顧客相關流程:產品需求決定、產品需求審查、客戶溝通
軟體設計及程式撰寫 7.3.1.設計與開發規劃,7.3.2設計與開發輸入,7.3.3.設計與開發規劃輸出,7.5.1生產與服務供應的管制,7.5.2生產與服務供應流程的確認
法則、常規與慣例( Coding Standard ) 7.5.1生產與服務供應的管制,7.5.2生產與服務供應流程的確認
工具與技術 7.5.2生產與服務供應流程的確認、7.6監控與量測儀器的管制
檢驗與複核 7.3.5 設計與開發審查,7.3.5 設計與開發驗證,7.3.6 設計與開發確認
測試與確認( V&V ) 7.3.5 設計與開發審查,7.3.5 設計與開發驗證,7.3.6 設計與開發確認,8.2.4 產品的監控與量測,8.3 不合格品管制
委外採購 7.4 採購:流程、資訊、驗證
建構管理 7.3.7 設計與開發變更的管制,7.5.3 鑑別與追溯
複製、交貨與安裝 7.5.1生產與服務供應的管制,7.5.2生產與服務供應流程的確認、7.5.5產品保存
維護 7.5.1生產與服務供應的管制,7.5.2生產與服務供應流程的確認、7.5.5產品保存
度量 8.2.1 顧客滿意、8.2.3流程監控與量測、8.2.4 產品的監控與量測、8.4資料分析
資源需求與管理 6 資源管理:資源決定、人力、設施、工作環境
政策、管理活動、組織權責、內部溝通 5.管理責任
系統的落實執行 8.2.2內部稽核
系統的執行成效評估 8.2.1 顧客滿意、8.2.3流程監控與量測、8.2.4 產品的監控與量測、8.4資料分析
持續改善的要求 8.4資料分析、8.5改善

系統建置

  除了新版標準的精神與要求,讀者最關心的可能是系統導入的時間、方法、與成本。ISO國際標準組織為幫助使用者平順的過渡到2000年新版,規定了三年的轉換緩衝期。由於2000年版標準於20001215日發行,因此在20031215日之前,94年版標準及認證證書仍持續有效,組織甚至仍可以申請94年版認證。因此,組織可以依實際的需求而決定轉換的時間。但由於2000年版標準較94年版有大幅的改善,及早轉換,可以及早獲致2000年新版所帶來的效益,並有助於提昇企業形象。在考慮方便性、費用、證書有效期間、推動時機等因素下,配合三年重新評鑑的時程,同時進行新版轉換是一個可能的選擇。但組織宜避免在2003年才開始規劃轉換工作,以免因意外的延誤而造成青黃不接的風險。

  如前文所述,將〞轉換過程的潛在成本降到最低〞為 ISO 9001:2000標準制訂時的一項重要目標。理論上,原來94年版的品質系統,在轉換到2000年版時,大都可以繼續沿用,可能只是部份程序的修改、調整、與對照,或者加入符合2000年版新需求的程序或流 程。不過,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後,許多組織可能感到原來訂定的程序與組織實際需求不是完全相符,客戶或組織的需求與結構可能有改變,認證的部門可能需要擴大或調整。因此在轉換前,組織應先評估現有系統及實際需求,如果有調整修正需求時,可以配合改版作業同時進行。

不論組織是建置新的品質系統,或是自原有品質轉換,均應體驗ISO 9001:2000標準及八大管理原則之精義,致力於建置與實現一個符合公司與顧客實際需求,並能持續改善的品質系統。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以最簡單的方式對照轉換,可能就失去了新版品質標準的精義與預期之潛在管理效益。圖五展現品質系統轉換工作的一種建議的作法,謹供讀者參考。

 

圖六:新版標準轉換流程圖

條款排除
  如前文所述,ISO 9001:2000標準是2000年版ISO 9000家族中唯一的認證標準,但為因應個別組織的差異需求, ISO 9001:2000標準中規定,符合以下條件時,組織可依實際狀況,排除某些特定條款,以符合需求:

排除項目僅限於第七章的條款要求
條款排除不得影響組織的能力或責任
條款排除須不影響組織提供滿足客戶及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

  為幫助使用者進一步掌握條款排除的可能狀況,ISO國際標準組織公布了一份編號N524的文件,主題為" Guidance on ISO 9001:2000 clause 1.2 'Application'",對條款排除的原則有具體的說明及實際範例,有興趣讀者不妨到相關網站下載參考(首頁:http://www.bsi.org.uk/iso-tc176-sc2/)。以下摘要說明軟體同業可能遇到的條款排除問題:

()、品質系統範圍
  與舊版標準類似,應用2000年新版標準時,組織可以基於產品特性、產品實現流程、風險評估、商業考量、合約及法規需求等各項因素,決定品質系統的範圍。不一定要將全部的產品項目都納入品質系統中,對於不在品質系統範圍內產品的實現流程也不一定要說明。但是如果組織決定只有部份產品納入品質系統中,而非全面納入,則必須於組織的品質手冊及其他公開可得的文件( 如市場資料)中清楚說明品質系統範圍,以免誤導客戶及使用者。
()、外包工作之責任
  許多軟體同業可能將部份的開發工作或工作項目委外處理,尤其近年來有許多同業在大陸設立軟體工廠,將產品開發設計工作大幅的移轉到大陸進行。但是,由於產品之整體責任仍在原公司中,因此,不能僅以工作委外的因素,而排除組織對委外工作相關條款的責任。如果某項工作分包給其他公司,則原公司必須執行足夠的控制以確保ISO 9001:2000標準的相關需求被有效的符合。例如在與分包商的合約文件中述明規格及確認程序、對分包商品質系統的要求、現場檢查或查驗、稽核等活動;並依"7.4 採購"節之規定監控委外流程的執行結果。在此一情形下,組織必須於品質系統範圍中包含委外項目,並於品質手冊及其他公開文件中清楚指出品質系統涵蓋對委外工作的管理,且組織仍擔負產品的整體責任。
()、條款"7.3設計與開發"的排除考慮
  對多數的軟體同業而言,設計與開發是主要的業務,比較沒有排除的問題。但近年興起許多網路服務公司,以提供各種網路服務為業務。在N524文件中提出一個律師事務所的例子,指出對新服務的設計與開發、對既有服務設計的修改、因應客戶需求而提出的客製化服務仍適用條款"7.3設計與開發"之需求。
()、條款"7.5.4 客戶財產"的排除考慮
  在舊版標準中,要求對客戶供應品的管理,組織多會對客戶提供之軟體、硬體、及文件進行管理。2000年新版的要求,將客戶供應品擴大為客戶財產,包含了客戶的智慧財產權,因此組織對客戶財產管制範圍應再作評估。在N524文件中提出一個ABC 銀行的例子,指出客戶具機密性的私人資料亦應為客戶財產管理的一部份。對網路服務同業而言,可能有類似的情形須納入考量。
(五)、條款"7.6 監控與量測儀器的管制"排除考慮
  軟體同業在應用舊版標準時,對於檢驗儀器的管制與校正,常感到不能適用。在多數的情形下,軟體業的確很少用到儀器來檢驗產品,而且軟體工具也常常沒有"校正"的需求。但目前有越來越多同業使用自動化的軟體測試工具,如自動迴歸測試工具、壓力測試工具、測試涵蓋度評估工具等。應注意在2000年新版標準中提及:「當作為監控與量測特定要求之用時,電腦軟體滿足預期使用的能力應被確認。此應於初次使用前進行且視需要再確認。」,因此在引進類似工具以量測如系統續效、測試完整度要求時,仍應符合本條款之要求。

  以上是軟體同業較常見的問題,N524文件中仍然有許多重要的議題,如部分排除某一條款、採購條款的排除、法規不一致性、鑑別與追溯性條款排除、子公司單獨建置品質系統等議題,限於篇幅,本文中不一一介紹,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自行參閱N524之相關內容。

結語
  邁入21世紀的今天,在網際網路的日漸普及下,地域性障礙正快速降低中,地區及語言的差異不再形成業務藩籬,國際同業間競爭之機會與壓力將與日俱增。企業因此必須具備國際競爭力,才能在新世紀中與國際大廠一爭雄長。推動品質系統的目的,不僅在提昇客戶滿意以促進公司的成長,更在降低整體品質成本以提昇公司競爭力。而取得ISO 9000品質標準認證,不僅能取得國際性的品質標章,更能透過標準的指引建立完整有效的品質系統,使企業能維持最佳的整體競爭力。

  2000版的ISO 9000標準可說是ISO 9000系列標準的一次重要修訂,其不僅改善了舊版標準的問題,更引進許多最新的管理理念,在品質管理的廣度與深度上都有重要的擴展,與八大管理原則的結合,給予使用者更明確的建置與實行指引,強調以事實為基礎的決策及持續量測、分析、與改善的精神,更可與知識管理結合,而成為企業知識的來源。如果真正能落實施行2000年版ISO 9000標準,並實現八大管理原則,除了能有效改善產品品質外,更可同時引進先進的管理概念,而大幅提昇組織的競爭力。

  品質系統的成功關鍵在於組織上下共同努力的為提昇組織競爭力而奮鬥的決心與熱誠。期盼有心推動ISO 9000品質系統的單位,都能真正的體會與實現2000年版ISO 9000標準的精髓,並自品質系統中獲得最大的實質效益,成為國際市場上的贏家。

 

版权所有:UML软件工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