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软件工程组织

测试度量指标介绍

 

作者: Judy Shen 来源: Judy Shen的博客

 

在CMMI4体系的测试过程中定义了四个度量指标:测试覆盖率、测试执行率、测试执行通过率、测试缺陷解决率。为了使专/兼职测试人员理解这四个度量指标,了解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收集度量数据,本文介绍这四个指标的含义及数据收集方法。

1 测试覆盖率

测试覆盖率是指测试用例对需求的覆盖情况。

计算公式:已设计测试用例的需求数/需求总数。

测试覆盖率从纬度上说包括广度覆盖和深度覆盖;从内容上说包括用户场景覆盖、功能覆盖、功能组合覆盖、系统场景覆盖。

首先说广度,是否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每个需求项都在测试用例中得到设计。其次说深度,通俗的说,是不使我们的测试设计流于表面,是否能够透过客户需求文档,挖掘出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例如:重复点击某个按钮10次,或者依次执行新增、删除、新增同一数据的记录、再次删除该记录操作。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中碰到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个使用PL/SQL编写的系统,在某个查询界面,重复点击《查询》按钮6次后,系统就会出现查询功能失效的问题。经调试,开发人员发现是由于gdi资源未完全释放的缘故。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我们很少单独设计广度或深度方面的测试用例,而一般是结合在一起设计。为了从广度和深度上覆盖测试用例,我们需要考虑设计各种测试用例,如:用户场景(识别最常用的20%的操作)、功能点、功能组合、系统场景、性能、语句、分支等。在执行时,需要根据测试时间的充裕程度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通常是先执行用户场景的测试用例,然后再执行具体功能点、功能组合的测试。

测试覆盖率数据的收集,我们可以通过需求跟踪矩阵RTM来实现。在需求跟踪矩阵,测试人员填写的“系统测试用例”列的数据,如图一所示。测试人员通过计算RTM列出的需求数量,和已设计测试用例的需求数量,可以快速的计算出测试覆盖率。通过RTM,测试人员,包括项目组成员都可以很清楚的、快速的知道当前这个项目测试的测试覆盖情况。


 图一 需求跟踪矩阵例子

注:本RTM例子中,笔者将“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等列隐藏,只显示与测试覆盖率计算有关的内容。

2测试执行率

执行率,顾名思义,就是指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定已经执行的测试用例比率。

计算公式:已执行的测试用例数/设计的总测试用例数。

读者肯定觉得很奇怪了,我们设计的测试用例肯定都是要执行的,即使是按模块来执行测试,那该模块的测试执行率肯定是100%,为什么还要设置这个指标?

其实不然。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经常有如下这种情况发生。一种情况是,因为系统采用迭代方式开发,每次Build时都有不同的重点,包含不同的内容;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测试资源的有限,不可能每次将所有设计的测试内容都全部测试完毕。由于这两种情况的存在,所以在每次执行测试时,我们会按照不同的测试重点和测试内容来安排测试活动,所以就存在了“测试执行率”这个指标。

通常,我们的测试目标是确保100%的测试用例都得到执行,即执行率为100%。但是,如前面所提到的,实际中可能存在非100%的执行率。如果不能达到100%的测试执行率,那么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测试执行率标准——主要考虑风险、重要性、可接受的测试执行率。在考虑可接受的测试执行率时,就涉及到了测试用例执行顺序的问题。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我们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尽可能的覆盖需求,所以我们就需要设计各种测试用例,如正常的测试用例、异常的测试用例、界面的测试用例等。但是在执行时,测试人员需要根据项目进度和测试时间的充裕程度,参考测试执行率标准,将测试用例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通常是先执行用户场景对应的测试用例,然后再执行具体功能点、功能组合的测试,完成这些测试后,再进行其它测试,如系统场景、性能、语句等测试。

例如,某项目共设计了280个测试用例。该项目某一阶段的测试共分四个版本,其中有一个版本执行了134个测试用例,那么该版本的测试执行率为47.9%。

3测试执行通过率

在介绍“测试执行通过率”之前,需要说明测试用例的执行结果定义。测试用例的执行结果有以下四种定义:


 介绍了执行结果定义后,我们来看测试执行通过率。测试执行通过率,指在实际执行的测试用例中,执行结果为“通过”的测试用例比率。

计算公式:执行结果为“通过”的测试用例数/实际执行的测试用例总数。

我们可以针对所有计划执行的测试用例进行衡量,可以细化到具体模块,用于对比各个模块的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为了得到测试执行通过率数据,我们在测试执行时,需要在测试用例副本中记录下每个测试用例的执行结果,然后在当前版本执行完毕,或者定期(如每周)统计当前测试执行数据。通过原始数据的记录与统计,我们可以快速的得到当前版本或当前阶段的测试执行通过率。

下表是某项目某一测试版本使用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的统计数据:

模块
测试执行结果系统用例
通过
失败
阻塞
忽略
会员管理
报名参赛(UC1)
12
0
0
4
赛事查询(UC2)
5
0
0
0
比赛资格查询(UC3)
4
0
0
3
加入战队(UC4)
18
0
0
0
组织我的战队(UC5)
29
0
0
0
查询我的战队(UC10)
5
0
0
0
会员注册
11
0
0
0
修改会员资料
9
0
0
0
基本信息管理
比赛项目管理(UC6)
12
2
0
1
赛区运营商(UC10)
8
1
0
0
赛场管理(包括支持项目)(UC8)
16
0
0
0
赛事管理
赛事管理(UC9)
22
6
0
0
战队管理(UC12)
40
0
0
0
统计管理
报名统计(UC13)
9
1
0
0
系统参数管理
系统参数配置(UC11)
4
0
0
0
权限管理
登录系统
5
0
0
0
操作员管理
12
0
0
0
用户组管理
18
1
0
0
用户密码修改
2
0
0
0
Session同步
4
0
0
0
合 计
245
44
0
8

 通过计算可知,该测试版本的测试测试执行通过率为92.8%。

4 缺陷解决率

缺陷解决率,指某个阶段已关闭缺陷占缺陷总数的比率。缺陷关闭操作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正常关闭:缺陷已修复,且经过测试人员验证通过;

强制关闭:重复的缺陷;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的缺陷;暂时不处理的缺陷;无效的缺陷。这类缺陷经过确认后,可以强制关闭。

计算公式:已关闭的缺陷/缺陷总数

在项目过程中,在开始时缺陷解决率上升很缓慢,随着测试工作的开展,缺陷解决率逐步上升,在版本发布前,缺陷解决率将趋于100%,如图二所示。一般来说,在每个版本对外发布时,缺陷解决率都应该达到100%。也就是说,除了已修复的缺陷需要进行验证外,其他需要强制关闭的缺陷必须经过确认,且有对应的应对措施。可以将缺陷解决率作为测试结束和版本发布的一个标准。如果有部分缺陷仍处于打开或已处理状态,那么原则上来说,该版本是不允许发布的。


 图二 缺陷解决率

缺陷关闭数据,可以通过缺陷跟踪工具定期(如每周)收集当前系统的缺陷数、已关闭缺陷数,通过这两个数据,即可绘制出整个项目过程或某个阶段的缺陷解决率曲线。

当然了,测试度量指标不仅仅只包括上述四个,在实际工作中,还会用到如:验证不通过率、缺陷密度等指标。收集这些数据目的是为了能对测试过程进行量化管理。但是,简单收集度量数据不是目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预防问题、对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减少风险才是目的。

 


版权所有:UML软件工程组织